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 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 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 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 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 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 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 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 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 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 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11),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 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12)

【注释】①某:作者自称。启:陈述。②术:政治主张和方法。③强聒 (guō):硬要对方听。聒,嘈杂,喧哗。④见察:被了解。⑤反复:指书信往来。⑥ 名实:名称和实际。⑦难壬(rén)人:批驳巧言献媚的人。壬人,奸人,佞人,指巧 言谄媚、不行正道的人。⑧盘庚之迁:商朝君主盘庚即位后,决定迁都殷(今河南 安阳),改国号为殷。⑨胥(xū)怨:相怨恨。⑩膏泽:恩惠,这里作动词表示给予 好处。(11)事事:做事。前一个“事”字作动词。(12)不任:不胜。区区:诚恳的样子。

【鉴赏】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任宰相,实行新法,受到守旧 派的强烈反对。当时右谏议大夫司马光写了一封长达三千三百多字的信 给王安石,抨击新政,不遗余力。王安石在次年,作了回信,信虽然简短, 但逐一驳斥了对方的责难,辨明“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五事,批判 了士大夫们因循守旧、苟且偷安的保守思想,表明变法是正确的,要坚定 不移推行的决心。

本文结构谨严,具有逻辑性,采取总分的结构。首先说明作者与司马 光分歧的实质和复信的原因。接着集中力量反驳司马光来信的主要内 容,抓住本质,切中要害,逐一批驳。对“侵官”的指责驳斥较详,以证据来 反驳;而对“生事、征利、拒谏”的指责都是以论点驳论点,简洁明快;对 “致怨”的指责,则举出史实来反驳。辩驳方式的多样化,使文章具有丰富 性和说服力。最后,作者对学识、政治都有相当影响的司马光表示谦诚态 度。“不仅义正辞严,抑且婉而多讽,文章波澜跌宕,神情尤胜。”(吴孟复 唐宋古文八家概述)

本文立意超卓,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只用一二语,便可扫却他 人数大段”(清代刘熙载艺概·文概)。像“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 谏”,虽十个字,却铿锵有力,很有说服力。而且,文章说理有力,又能兼顾 彼此之间的情感。一方面,作者在反驳对方时据理力争,气势如虹,但另 一方面,行文语气相当委婉,礼貌地向对方解释自己变法的原因,将自己 放低,耐心地向对方解释,并请求谅解。这封信是柔情和刚性的结合,是 作者理性主张和感性情感的完美结合。

胡晓萍,汤克勤
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335-337页.
猜你喜欢
  • 五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词(五年级下册必背课外古诗文20首)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五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词,内容包括五年级下册必背课外古诗文20首,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古诗,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课外古诗九首。《古诗70首小学生必背篇目》各年级安排表 年级 诗题 朝代 作者 一 年 级 江南 汉乐府 风 唐 李峤 敕勒歌 北朝民歌

  • 《滕王阁序赏析》

    写景、抒情自然融合。此文重点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状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历史沿革后。便由阁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写起。“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

  • 苏轼《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全诗鉴赏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

  • 杜牧《边上闻笳三首》全诗赏析

    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十九年。海路无尘边草新,荣枯不见绿杨春。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乡万里人。胡雏吹笛上高台,寒雁惊飞去不回。尽日春风吹不散,只应分付客愁来。

  •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是杜甫的诗句,描述了美妙的丝管乐声。上一句“锦城丝管日纷纷”,形象地描绘了美丽的音乐在空中飘扬。下一句“半入江风半入云”,进一步说明了音乐的神奇之处。诗句中的“此曲只应天上有”表示这样美妙的音乐只属于天堂。然而,“人间能得几回闻”,指出人世间能聆听到这样的音乐并不多。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音乐的高雅与珍贵,意境深远。

  • 一年级古诗词朗诵大赛(适合一年级的诗歌朗诵稿)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一年级古诗词朗诵大赛,内容包括适合一年级女生古诗词朗诵比赛的词、,适合一年级的诗歌朗诵稿,适合一年级朗诵比赛的古诗。您好,根据您的要求,找到了以下诗歌:1. 学会感恩 我感谢.感谢伤害我的人,因为他磨练了我的心志; 感谢欺骗我的人,因为他增进了我的见识

  • 《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赏析》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二句,从“结庐”和“坟前”落笔,由生前写到身后,形象地总结了他的一生。林逋是个清苦的隐逸诗人。绿波荡漾的西子湖水,翠竹葱茏的湖心孤山,令这位“梅妻鹤子”的诗人留连徜徉。这面湖依山的庐舍,正是他朝夕相处之

  • 辛弃疾诗词精选(二)

    鹧鸪天(代人赋)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 唐宋散文之元结《唐亭记》全文翻译与鉴赏点评

    元结《唐亭记》 浯溪之口 1 ,有异石焉。高六十丈,周回四十余步 2 。面在江口,东望浯台 3 ,北临大渊 4 ,南枕浯溪。唐亭当乎石上。异木夹户,疏竹傍檐,瀛洲言无 5 。由此可信。若在亭上,目所厌

  • 白居易《天坛峰下赠杜录事》全诗赏析

    年颜气力渐衰残,王屋中峰欲上难。顶上将探小有洞,喉中须咽大还丹。[小有洞在天坛顶上。时杜方炼伏火砂次。]河车九转宜精炼,火候三年在好看。他日药成分一粒,与君先去扫天坛。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