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登太白峰》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②太白: 此指太白星(或称金星、启明星、长庚星),随季节不同,有时清晨出现, 有时黄昏出现。
③天关: 天门。宋史·天文志:“东方,角宿二星为开关, 其间天门也,其内天庭也。”此指想象中的天界门户。
④泠(líng)风: 轻风, 和风。⑤武功: 即武功山,太白山南连武功山,山亦高峻异常,故谚云“武 功太白,去天三百。” 【翻译】 向西攀登太白峰,在日落时分才登上峰巅。太白星向我问候,要为我打开天关。我愿乘那清风而去,飞行于那浮云之间。举起手就可以接近月亮,向前飞行似乎已无山峦阻碍。一旦离别武功而远去,什么时候才能回还呢? 【鉴赏】 〔太白〕指太白星。〔天关〕星名。宋史·天文志“东方角宿二星为天关,其间天门也,其内天庭也。故黄道经其中,七曜之所行也。”诗里指想象中的天门界。〔武功〕指武功山。太白山南连武功山。 太白峰在今陕西武功县南九十里,是秦岭著名秀峰,高耸入云,终年积雪。俗话说:“武功太白,去天三百”,要想登上只“去天三百”的太白峰,该是多么困难啊。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诗人用开门见山的手法,一方面交待了本诗借以抒情、立意的具体环境;一方面间接烘托出太白峰的雄峻高耸,你看,早就开始登攀了,直到夕阳落山时才登上峰顶。太白峰还不够高峻吗?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精神——再高再险,也要“穷登攀”。诗中的这个“穷”字,不仅是诗人精神的表现,也为以下的诗文展开作了铺垫。正因为诗人“穷登攀”,才到达了太白峰顶,也才感动了天上的星月,才能有天上人间的情感交流。 你听,“太白与我语”,告诉“我”,愿为“我”打开通向天界的天门。诗人与太白星,是多么亲切、真挚、互相倾慕的一对朋友,他们的谈话,又是多么令人羡慕啊。太白星有感于诗人的“穷登攀”,愿为他打开天门;而诗人早已对皎洁的明月,闪亮的繁星一往情深。他曾主动与星月对话,“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今天,他又不辞辛苦,不畏艰险登上太白峰与太白星相会。太白星以主人的身份欢迎来访的朋友,当然很高兴地与诗人对话,并为他打开天门了。这两句诗,写得多么活脱,多么富有生活情趣啊。诗人与星星亲密相谈的情景,使我们忘记了山的高峻,星的遥远,可静下心来一想,这不正是以虚写实的手法的绝妙运用吗? 同样写太白峰的高峻,在古风其五中,是“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在蜀道难中,是“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而今为什么要虚写呢?这里,诗人并不是为了新奇而新奇,而是在登上太白峰后,根据自己的审美感受、审美理想而采用的表现方法。他不满官场的低俗龌龊,向往高峰峻岭、明月星空的超脱,不以为别人描绘一幅高山图画为目的,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实写太白峰的高峻了。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这四句是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诗情画意。诗人幻想着自己穿过打开的天门,乘着习习的和风,飘飘然在太空遨游、升腾,仿佛就要远离人间,到达自己既向往但又感到神秘的世界去。你看,诗人满怀豪情逸志,举起双手,向明月伸去;长袖飘拂,显得那么自由自在;眼前只有晴空、繁星、明月,再没有高山峻峰的阻隔,就要见到那理想的光明世界了。这四句诗,想象瑰伟,构思奇妙。诗人的情感、理想与一幅有着浩瀚的星空,抹着夕阳余辉的山峰和诗人自己在这天地之间双手高举,长袖飘拂,向天空自由升飞的画面,交融在一起,形成了高远、寥廓的意境。这四句诗,以其美妙的想象力,及诗人感情的充分抒发,形成了全诗的高潮,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真的要飘然而去吗?诗的最后两句,陡然而转。那乘泠风飞升,神游天际的诗人,突然低头望见了人间的武功山,随即产生了“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的矛盾心情。虽然现实是“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李阳冰草堂集序),但诗人对能够一展宏图,总怀着一丝希望,对人世间的功名总还有点留恋。如果真的别“武功”而去,那再复还的希望更渺茫了。这两句诗,确实写得“言外有意”,“画外有音”,蕴藉含蓄,耐人寻味。诗人那种既厌恶官场的龌龊,又希望一展宏图的复杂心理,表现得十分巧妙。回想天宝元年应诏时,是何等踌躇满志,但因朝廷昏庸,权贵谤害,他的政治抱负根本无法实现,他既想超脱,又不甘心的微妙心理,就反映在登太白峰中。 读登太白峰,你会随着诗人丰富的想象,遨游星际,驰骋天宇,会被诗人那雄奇跌宕的巧妙构思所牵引,去感受诗人的心灵世界,了解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自由的追求。
-
【4253】儒道佛三教关系简明通史(牟钟鉴著,人民出版社,58万字,2018年5月第1版,108元)8章:[1]总论;[2]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儒道关系史;
-
这首诗中的感情是“思秦川”,即思乡,而触发这种感情的缘由则是“见渭水”。全诗通过写渭水来寄托自己的情思。 诗的一开始就以“渭水东流去”点出题目“见渭水”;而“东流”又暗含诗人“西行”之意。因渭水东流,经过自己的家乡秦川一带,对于远离
-
周玄豹相周玄豹相 【原文】 唐庄宗时,术士周玄豹以相法[1]言人事,多中。时明宗为内衙指挥使,安重诲使他人易服[2]而坐,召玄豹相之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2017高考古诗词默写试题及答案,内容包括高考古诗词默写复习题,古诗文默写,求高考古诗词默写练习题。《论语》六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鱼我所欲也《孟子》 劝学《荀子》(节选) 前出师表 诸葛亮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三峡 郦道元 师
-
唐夜试进士唐夜试进士 【原文】 唐进士入举场得用烛,故或者以为自平旦至通宵。刘虚白[1]有“二十年前此夜中,一般灯烛一般风”之句
-
第一首诗的起笔即化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语,点明主题,并以感情急切、激愤的“情何极”、“气未平”定下了全篇悲壮激越的基调,表达出作者誓灭清人,恢复明朝的强烈爱国情感。接下来由情入景,写道:雄风中,传来军中的号角声;红日里,飘动着战旗
-
此词为作者绍圣四年(1097)贬谪郴州时旅店所写。词中抒写了作者流徙僻远之地的凄苦失望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怅惘之情。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描写了词人谪居郴州登高怅望时的所见和谪居的环境,但景中有情,表现了他苦闷迷惘、孤独寂寞的情怀。下片以抒情为主
-
攻济阳 [3] 。破李由军 [4] 。击秦军亳南 [5] 、开封东北,斩骑千人将一人,首五十七级,捕虏七十三人,赐爵封号临平君。又战蓝田北 [6] ,斩车司马二人,骑长一人,首二十八级,捕虏五十七人。
-
偶向停云堂上坐,晓猿夜鹤惊猜。主人何事太尘埃。低头还说向,被召又重来。多谢北山山下老,殷勤一语佳哉。借君竹杖与芒鞋。径须从此去,深入白云堆。 作品赏析【注释】①初居瓢泉之作。罢归田园,不幸者,
-
【原题】:余曩官都下有一铁瓶甚古贮汤宿火以供朝谒归来置床下有年矣偶一日得之因磨洗以备饮酒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