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江南旅情》全文、翻译和鉴赏
祖 咏
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
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
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
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
【原诗今译】
我沿着楚山漫行,不能走到尽头,
旅归的路上,正是秋象萧条时候。
湿润的南国呵,晴雾里夹着霰珠,
我在江边夜宿,梦里潮水滔滔流。
仰天看南斗,我似乎来到了吴地,
遥远的朔风催促我,写书寄乡愁。
南方橘子熟了,此信要报往中州,
少个传递人呀,洛阳的亲朋故友!
【鉴赏提示】
古代的人,在成年以后,往往不能长期家居,而要到外 方去寻求实现“四方之志”的机会。或通过观光以增长见识, 或四处访友以扩大交游,或往来游学以提高艺业,或凭借仕 宦以求得进身,总之,都要离乡背井,周游外方。在以上的活 动中,当然也有得意的时候,但更多更普遍的是失意潦倒, 艰难狼狈。于是,他们感从中来,奋笔抒写旅途上的孤寂,叙 说思念乡土的情怀,这样,便产生了大量旅况类的诗作。祖 咏的江南旅情就是这样一首旅况诗。
首二句点题。中四句写旅情。结二句写思乡。
“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极,遍;但,只。诗人说,他 漫游到这吴头楚尾 (今湖南至江西沿江一带) 的荆楚地区, 楚山楚水势所不能穷极,而归乡之路,但有萧条,因此进退 维艰,迟疑不决。这两句中的“不可”和“但”宇,表现出感情 十分沉重。“楚山”正面落实题中的“江南”,“归路”反面逗引 题中的“旅情”。
“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 这四句,承上“萧条”意写旅情。因为欲进欲退,迟疑不决,所 以就滞留当地。想要拣一个风日晴和的日子,登程归乡,但 却总是等不到。江南地区,湖泊很多(海就是湖),地气卑湿, 说晴又是雨,说雨又是晴,没有好天气。寄宿在驿馆中,凭着 听潮水的涨落,来判断是否可以雇舟启行。夜里看见南斗星 近在天边,因而意识到自己已经来到“龙光射斗牛之墟”的 吴地。清晨,步出驿馆,扑面迎来从家乡方向吹来的北风,这 是乡风啊!赶快写一封问候的信寄回家去……
以上四句,是羁旅情怀,也就是题中的“旅情”二字。这 四句诗,每句都贴着“江南”。
“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为报”,为我传达之意。 “空”,净。“潭橘”,昭潭之橘。“空潭橘”,意思是:湘江昭潭附 近的橘子都已成熟而且收获净尽了。“为报”以下八字,一气 读下,这是书信中的内容。“媒”,使者。“洛桥”,洛阳有天津 桥,洛桥即指诗人的家乡洛阳。合起来讲,这最末两句的意 思是:家书啊家书,你替我传达,南国的金橘已经成熟收获, 我想要捎带些回去,但却没有一个信托的人。
诗的结尾,因寄赠嘉橘而致达思乡的殷切情意,诗意婉 转而深长。
古人作诗,特别重视诗题的命定,叫做“制题”。诗题用 字不仅要尽可能地简括,更重要的是要覆盖全诗的内容;诗 题和诗文,要做到铢两相称,契合无间。此诗题标“江南旅 情”四字,而八句诗文,句句贴“江南”,又句句贴“旅情”,可 以称得上是善于制题,又善于写题了。
-
龚自珍己亥杂诗·风定月出半江白六月十五别甘泉,是夕丹徒风打船。风定月出半江白,江上女郎眠未眠?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1841年),字
-
南斯拉夫诗歌 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的诗歌天才,体
-
吟君雉媒什,一哂复一叹。和之一何晚,今日仍成篇。岂唯鸟有之,抑亦人复然。张陈刎颈交,竟以势不完。至今不平气,塞绝泜水源。赵襄骨肉亲,亦以利相残。至今不善名,高于磨笄山。况此笼中雉,志在饮啄间。稻梁暂入
-
躬节俭,砺廉介,以杜其源;裁不急之务,简无名之使,节非礼之会,以塞其流。|什么意思|大
《躬节俭,砺廉介,以杜其源;裁不急之务,简无名之使,节非礼之会,以塞其流。》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
精鉴本非深,英僚暂此沉。火炎方试玉,沙密偶遗金。岂累青云器,犹孤白雪音。敢希苏季子,潜有激仪心。
-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乐府歌曲(相和歌辞之平调曲),一般都用以记述军旅征战之事。这首诗所写,也就是军旅征战中的一个场面。 首二句写环境。海畔
-
明·赵南星 2 一秀才买柴,曰:“荷薪者过来 3 !”卖柴者因“过来”二字明白,担到面前。问曰:“其价几何?”因“价”字明白,说了价钱。秀才曰:“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 4 。”卖柴者不知说甚
-
薄少君【作者介绍】薄少君,万历时太仓(今属江苏)人,秀才沈承妻。承字君烈,有才而夭,薄少君作诗百首吊之。钱谦益《列朝诗集》选了十首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对老师感情深的古诗词,内容包括表达对老师感情的诗句,描写师生情谊的诗词,对老师感情的诗句。七律 忆师恩辗转无眠问梦痕,依稀往事眼前陈。风吹耳畔师尊语,月挂梢头学子心。难忘昏灯催困笔,曾忧破椅坐亲人。而今继步三十载,更领当年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