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苏幕遮》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同香岩晓发平原
陇头云,坡上雪。风扫枯杨,满地堆黄叶。共对孤灯宵漏咽。一枕寒鸡,叫断荒村月。旅魂消,乡思折。梦杳家山,塞草连天阔。野烧前村光未灭。缓控金羁,满路霜华滑。
香岩,作者友人。平原,今山东德州。全词写早晨从平原出发的情景和由此引发的羁情旅思。
古代水行晚发,陆行早发,而且多是夜半即已起身。词的上片,着重写夜发,但在写夜发前,先写夜宿。“陇头云,坡上雪。风扫枯杨,满地堆黄叶”数句,原野远与长云相连,近处土坡上积雪可见,脚底下堆满了被风扫落的枯杨黄叶,由远到近,从高到低,摄绘了一幅初冬时节的北方图景,色调阴冷、黯淡,气氛萧瑟、悲凉。在画面层次的安排上,不是由近向远推开,而是从远向近处逼来,视角范围不是愈来愈开阔,而是越来越狭窄,这不仅是写法问题,它反映了作者心理上的一种沉重、压抑、窘迫之感。“共对孤灯宵漏咽。一枕寒鸡,叫断荒村月”三句,由上面的外景,转入荒村旅舍的内景。“共对”二字,隐点出同行者香岩也是同宿者,他们二人深夜在烛光下絮语生平,睡下不久,寒鸡的啼声又把他们从枕上惊起,遥望天上的明月,也随着鸡啼声慢慢坠落。“鸡声茅店月”(温庭筠商山早行),这深具画意的诗句,在这首词里化用得非常巧妙。
紧承上片荒村夜宿的描写,下片接以“旅魂消,乡思折。梦杳家山,塞草连天阔”几句,抒发远离家乡的羁旅之苦。如此阴冷的季节,如此荒凉的景色,回首家乡,日见遥远,梦魂也杳茫难回;瞻望前途,边草连天,渺远无边,未来难以预料,家山却更加远隔。下面又突接“野烧前村光未灭”一句,黎明前夜色沉暗,远处野烧的火光吞吐闪动,显得异常触目,这昏黑的远方,惨红的野火,给人带来一种不祥的预感。结拍的“缓控金羁,满路霜华滑”两句,从动作行为中透露了踌躇、犹豫的心理状态,虽然表面上把行道迟迟归之于霜浓路滑,但作者内心深处却是宦途多风波的行路难啊!
-
适合取古风名字的古诗词(想要一些古风的名字,好听耐看,不俗的)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适合取古风名字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想要一些古风的名字,好听耐看,不俗的最好能出自诗句,名字在,古风名字、取自诗经、楚辞等古诗集、文选、标明出处及句子、最好不,古风的名字或诗词。叶以霜【月以云掩光。叶以霜摧老】 罗帷绮 【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香】 花上露 【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 薄霄愧 【薄霄愧云浮,
-
人言似明月,我道胜明月。明月非不明,一年十二缺。岂如玉匣里,如水常澄澈。月破天暗时,圆明独不歇。我惭貌丑老,绕鬓斑斑雪。不如赠少年,回照青丝发。因君千里去,持此将为别。
-
·文林· 宪庙时,太监阿丑善诙谐。每于上前作院本,颇有方朔谲谏之风。时汪直用事,势倾中外。丑作醉人酗酒,一人佯曰:“某官至!”酗骂如故。又曰:“驾至!”酗骂如故。曰:“汪太监来矣!”醉者惊迫帖然。傍一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绿叶衬红花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绿叶衬红花”的诗,描写绿叶衬红花的诗,描写绿叶衬红花的诗。1.《浣溪沙》宋·晏殊绿叶红花媚晓烟。黄蜂金蕊欲披莲。水风深处懒回船。 可惜异香珠箔外,不辞清唱玉尊前。使星归觐九重天。2.《忆乡歌》宋
-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的诗歌,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端
-
这首送别短章,写得明白晓畅而又感情深挚,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伤感,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和惆怅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这两句写诗人在秋夜沉沉的晚上,听着蟋蟀(即“阴虫”。南朝宋颜延
-
陶然亭者,都中士大夫比之周侯藉卉之地,右军修禊之所〔2〕。或逢美日,则重席相邀;将有
-
《孟子》 梁惠王曰 ② :“寡人之于国也 ③ ,尽心焉耳矣 ④ 。河内凶 ⑤ ,则移其民于河东 ⑥ ,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⑦ 。察邻国之政 ⑧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 ⑨ ,寡人之民
-
题解 本文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是褚少孙为《滑稽列传》补写的六个故事中的一个。本文主要叙述西门豹治邺的两大实绩。西门豹,复姓西门,名豹。前400年,魏文侯任命他为邺县(今河北临漳)县令。 原文 魏文
-
国学名句“十履而一跣,则跣者耻;十跣而一履,则履者耻”出处和解释
【名句】十履而一跣,则跣者耻;十跣而一履,则履者耻 语出清代魏源《默觚下·治篇十四》。十个人穿着鞋而一个人光着脚,那么光着脚的人就会感到羞耻;十个人光着脚而一个人穿着鞋,那么穿着鞋的人就会感到羞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