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过淇县赏析》
前两句写诗人早行经过高登桥与朝涉河。“高登桥下水汤汤,朝涉河边露气凉。”从这两句来看,可见诗人行之早。“汤汤”用词是极为恰当的。后一句写到清凉的露气,前面写到“朝涉河”,前后贯通一体,使人满心欢悦。这类遣词用语微细之处,乍看似妙手偶得,不甚经意,却表现出诗人的艺术素养。这里面包含着高超的语言技巧,却又使人读来不觉,此正大家手笔。
后两句写诗人经淇园的竹园所感受到春夜的清气。“行过淇园天未晓”及前二句均写诗人早行经过的三个地方,皆为平列。“一痕残月杏花香”,既写早行所见,又描绘出此刻特有的景色。颇有画意。前面流水汤汤,写听觉;露气清凉,写触觉;这两句,写视觉和嗅觉。天边,残月一痕;眼前,杏花满枝;耳边,流水汤汤;肤上,凉露清清;鼻中,花香沁人。在朦胧的晨光和露气中,这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读者仿佛能够感到,画面上满纸的水墨还湿漉漉的没有干。
这一首短短七绝中,调动眼、耳、身、鼻多种感官,描绘了一个清新宜人、幽美可喜的环境,令人神往。小诗写得这样浑然天成,似信手拈来,清俊自然,别有韵致。
-
南去经三楚,东来过五湖。山头看候馆,水面问征途。地远穷江界,天低接海隅。飘零同落叶,浩荡似乘桴。渐觉乡原异,深知土产殊。夷音语嘲哳,蛮态笑睢盱。水市通阛阓,烟村混舳舻。吏征渔户税,人纳火田租。亥日饶虾
-
孔子曰:“君子喻 ① 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十六) 注释 ①喻:晓得,明白。 【译文】 孔子说:“君子在义上明白,小人在利上明白。” 感悟 君子为大义在所不惜,小人为大利在所不惜。为大义
-
《臧克家壮士心》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臧克家 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 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 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 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 突然睁大了眼睛,战鼓在催他, (深夜里木鱼一声又
-
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锦衣冠盖,绮堂筵会,是处千金争眩顾香砌、丝管初调,倚轻风、佩环微颤。乍入霓裳促遍。逞盈盈、渐催檀板。慢垂霞袖,急趋莲步,进退奇容千变。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断
-
“见也如何暮。”起句即叹相见恨晚。“也”字,如闻叹惋之声。相见为何太晚呵!主人公是个中人,见也如何暮,其故自知,知而故叹,此正无理而妙。从此一声发自肺腑的叹恨,已足见其情意之重,相爱之挚矣。但亦见得其心情之枨触。此为何故?“别也如何遽。
-
【名句】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 语出南朝梁代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水性柔弱,所以有波纹聚结;树木质体充实,所以能开花。比喻作品的内容决定形式。
-
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一首颇具深意的诗歌。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身世沉浮的感叹和自省。通过对蓝关的形容,作者抒发了自己对于逆境的坚强态度,以及对家园和亲人的眷恋之情。诗歌中充满了忠诚与希望,是一首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佳作。
-
【3851】时光噬痕:观点与评论(〔英〕莱辛著,龙汉译,译林出版社,24 3万字,2016年6月第1版,45元)△这本书集合了莱辛多年随笔创作的精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九年级带月的连续两句古诗词,内容包括写出含月字的连续两句的诗句,连续两句带“月”字的诗句,连续两句带“月”字的诗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连续两句都带有“月”字的句子:(1)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2)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2、这
-
黄淳耀 李龙眠画罗汉渡江,凡十有八人 (1) 。一角漫灭 (2) ,存十五人有半 (3) ,及童子三人。 凡未渡者五人:一人值坏纸,仅见腰足。一人戴笠携杖,衣袂翩然 (4) ,若将渡而无意者。一人凝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