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赏析》

  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诗题,有些版本作十五夜望月,此处以全唐诗为准。杜郎中,名不详。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他选取“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诗句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的美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诗人不再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痴情,手法确实高妙。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是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有言外之意,即“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在炼字上,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录此诗,末句的“在”作“落”字。徐竹心认为,“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全唐诗录此诗,“落”字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它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

猜你喜欢
  • 《书郡斋壁·[宋]包拯》原文与赏析

    [宋]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包拯(999—1062),字希仁,

  • 宋词《临江仙》

    诗词鉴赏《临江仙 ① ·范成大》听筝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羽扇纶巾风袅袅 ② ,东厢月到蔷薇。新声谁唤出罗帏 ③ 。龙须将笛绕,雁字入筝飞。 陶写中年须个里 ④ ,留连

  • “广告”的意思,出处,故事

    在西方,“广告”一词源于拉丁文,意思是“我大喊大叫”。传说古罗马商人争相做生意,常常雇一些人在大街闹市大声招呼,号召大家到商品陈列处购买商品。人们把这种做法称为“广告”。 在我国古代,也有具体的广告事

  • 立政《尚书》原文注解与鉴赏

    《立政》传为周公所作。是他为成王而写的诰词。周武王逝世后周公摄政。成王亲政后,周公担心他年轻缺少治国经验,又懈怠荒废政务,所以作此文加以告诫。

  • 《约任千载大卿同王万里杨仲博汎湖任赋二诗和赏析》

    【原题】:约任千载大卿同王万里杨仲博汎湖任赋二诗和其韵

  • 外国童话《[挪威]埃格纳·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节选)》鉴赏

    外国童话《[挪威]埃格纳·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节选)》鉴赏

  • 黎简《歌节(二首选一)》写广西瑶族女子参加赛歌节的诗

    这是一首写广西瑶族女子参加赛歌节的诗。以少数民族的生活为题材的诗,在古典诗歌中为数甚少,何况又写得如此色泽明丽,情景宜人,这就更为难能可贵了。

  • 精品唐诗之王维《送别》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王维《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这是一首送别诗,没有说明被送别的对象是谁,但诗中告诉我们,他的这个朋友是失意而归隐的。这首诗同王维许多

  • 《莼羹歌赏析》

    【注释】:(袁石公盛称湘湖莼菜美,不知湘湖无莼,皆从西湖采去,以湘湖水浸之耳。莼菜初摘后,以水浸之,经宿则愈肥。凡泉水湖水皆可浸,不必湘湖水也。今人但知湘湖之莼,又因石公言谓非湘湖水浸不佳,皆耳食者耳。)

  • 禅诗《已外浮名更外身》原文|赏析

    《唐道人言,天目山上俯视雷雨,每大雷电,但闻云中如婴儿声,殊不闻雷震也》已外浮名更外身,区区雷电若为神。山头只作婴儿看,无限人间失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