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郡斋壁·[宋]包拯》原文与赏析
[宋]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包拯(999—1062),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天圣年间进士。曾官龙图阁直学士,后世称其为包龙图,也称之为包公。他曾为开封府府尹,以廉洁著称,执法严峻,不畏权贵。这当是一首题在开封府府衙壁上的一首诗。
诗的前二句说,使心境清静恬淡,是自己修身的根本;处事正直无私,是立身处世的方法。这两句中,“清心为治本”是对自身而言的;“直道是身谋”是对身外之事而言的。中国古代儒家,信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见四书·大学)的理论,认为要平天下,先要能治国;要治国,先要能齐家;要齐家,先要能修身;所以认为修身是根本。因此这首诗,一开头就强调修身,第二句再说到处世。
诗的后二句说,好的树干,终究会成为栋梁;千锤百炼的好钢,不会用来作钩子的,而是作宝刀、宝剑之类名贵的器物。“秀干终成栋”比喻“清心”、“直道”之人,终究会成为大材,成为国家的栋梁。“精钢不作钩”也是比喻这个意思;而从“钩”字看,可能还多了这么一层意思:“清心”、“直道”之人,是不会像钩子一样去勒索私利的。
这首诗的主旨,作者是勉励自己,必须恬淡寡欲、正直无私。古语说:“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从包拯的这首诗,以及他一生的行事来看,也正是古语所说的那样的人。后世普遍以“包公”、“包龙图”作为清官的代称。
从写作上看,这首诗前两句为议论,表达了全诗的主要意思;后两句为比喻,补充了前两句所表达的意思。如果光有前两句的议论,主要意思虽然表达了,但不免使读者感到枯燥。有了后两句的比喻,就增加了诗歌的形象性。再看后两句的比喻,两个比喻,一正一反,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使要表达的意思,显得更为突出。
-
铜荷融烛泪,金兽啮扉环。兰堂春夜疑,惜更残。落花风雨,向晓作轻寒。金龟朝早,香衾馀暖,殢娇由自慵眠。小鬟无事须来唤,呵破点唇檀。回身还、却背屏山。春禽飞下,帘外日三竿。起来云鬓乱,不妆红粉,下阶且上秋
-
白云汾水上,人北鴈南飞。行李山川远,风霜草木腓。郡斋宾榻挂,幕府羽书希最有题舆客,偏思玉麈挥。
-
夫治化之本在于正人伦,人伦之正,存乎设庠序,庠序设而五教明,则德化洽通,彝伦攸叙。|什
《夫治化之本在于正人伦,人伦之正,存乎设庠序,庠序设而五教明,则德化洽通,彝伦攸叙。》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大司命 作者: 郑文 【本书体例】
-
作者: 张翼之 公元279年(西晋咸宁五年),我国文化史
-
张问陶《出峡泊宜昌府》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 诗词绝句鉴赏
张问陶万山回首太崚嶒,此日余生问最能。送尽奇峰双眼豁,江天空阔看彝陵。作者张问陶是四川遂宁人,这诗是他从四川赴京过长江三峡后的即景抒情,写于船泊宜昌时。宜昌府治所在为今
-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眄视指使
名言: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
葛天民《绝句》宋山水诗鉴赏 葛天民 夜雨涨波高一尺,失却捣衣平飞石。 天明水落石依然,老夫一夜空相忆。 夜雨、水波、岸石,涨波没石,水落石出,景象无奇却耐人寻味,尾句之“空相忆”最经得起咀嚼。“水落石
-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
-
吕将军,骑赤兔。独携大胆出秦门,金粟堆边哭陵树。北方逆气污青天,剑龙夜叫将军闲。将军振袖拂剑锷,玉阙朱城有门阁。磕磕银龟摇白马,傅粉女郎火旗下。恒山铁骑请金枪,遥闻箙中花箭香。西郊寒蓬叶如刺,皇天新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