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赏析》
上片,重在写景,在写景中言情抒怀,情和景很好地做到了统一。起首四句“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为情造文,但此处的景还属于有我之景,所以作者在感性的陶醉中,还保持着清醒,保持着理性,还没有彻底地把自己忘怀,如此,便自然引出下一句“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这皎皎的明月,不正像我的光明磊落么。那一天的皓月,可能照见我辈冰雪般纯洁的肝胆,和百川奔涌似的浩荡胸怀。至此,自然一转,引出上片的最后一句“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喝酒还未尽兴,宝剑的光芒已冲向秋夜的长空。这句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鲸饮吞海”,如巨鲸吞海似的狂饮,极具夸张力度,有豪迈精神和阳刚之气。这旬是化用杜甫诗里“饮如长鲸吸百川”(饮中八仙歌)化用巧妙,而且更有表现力。
下片,词人由眼前景想到了心头事,重在抒怀言志。过片“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大地上的月光在浮动,天空更加旷远,美丽的景物显得更加清幽。上承前面的写景,下启后面叙事抒情。在这清幽的月夜中,人不可能真的陶醉,即使有酒。陶醉只是暂时的,李白诗云“举杯消愁愁更愁”,所以,如画的美景更能勾起伤心的往事,短暂的陶醉只能引起清醒后更深的愁绪。果然,诗人想起了恨事,引发了愁绪:“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这一句,是全词的主旨,一想到大好河山还在金人的手中,广大的中原百姓还在水深火热中煎熬,不由得我愁思满怀了。至此,全词的基调也有了变化,由前面的雄壮豪迈而变为后半部分的哀凉悲伤了。作者愁思深重恰是作者忧心国事,雄心壮志不得实现的表现,可是我的心事有谁知,我的苦处有谁怜,自然引出下文“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现在,朝廷中有谁还能想起抗战的英雄渐渐老了,还没有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而收复中原的决策,仍然遥遥无期!那么,我也只能借酒浇愁了。“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此事一时难以说清,唯有继续饮酒消愁吧。这一句和前面的“不知今夜几人愁”形成呼应。扶头酒是最厉害的酒,是最伤人的酒,也是最误事的酒。但是酒,却能麻醉自己,让自己暂时忘却现实的残酷和烦恼。作者明知故说,突出地表达了自己的痛苦之重,愁思之深。
词人欲抑先扬,行文一波三折,写景形象生动,议论中肯,抒情真实感人。以一种低诉哀迥的语气结尾,别有一种感人的韵味。
-
姚鼐 泰山之阳 (1) ,汶水西流 (2) ; 其阴,济水东流 (3)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4)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5) 。最高日观峰 (6) ,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
-
朝天峡在四川广元县北嘉陵江临朝天岭处,峡边有朝天驿,水旱各通阳平关、七盘关,为川陕接界处的交通要道。“一过朝天峡,巴山断入秦”,作品一上来就抓住了朝天峡地理形势的这一特征
-
名言: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注释: 欲思: 想要, 同义复词。 句意: 想要得到利益, 必须考虑到危害的因素; 想要得到成功, 一定要考虑到可能失败的因素。 出处: 三国·蜀·诸
-
《老残游记》第2回 《历山山下古帝遗踪 明湖湖边美人绝调》确实把“白妞说书”的高超艺术写绝了。所以,语文教科书里曾把“白妞说书”选为教材。 作者写“白妞说书”前,先进行了一系列铺垫,对白妞其人其艺进行
-
作者: 顾志华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百卷,清纪昀(
-
玉壶系青丝,沽酒来何迟。山花向我笑,正好衔杯时。晚酌东窗下,流莺复在兹。春风与醉客,今日乃相宜。
-
他日维桢干,明时悬镆铘。江山遥去国,妻子独还家。离别无嫌远,沉浮勿强嗟。南登有词赋,知尔吊长沙。
-
【名句】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注释与译文]老,这里当动词用,是“使……成长”的意思。肥,使……肥。嘉树,好树。三句的大意是:小莺儿在和风中逐渐成长,青梅子在雨水滋润下长得肥硕,正午阳光下
-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穉也。物穉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
-
戴 昺 推篷四望水连空, 一片蒲帆正饱风。 山际白云云际月, 子规声在白云中。 “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会稽县志》引王羲之语),概括了鉴湖山水的美。鉴湖在今绍兴市南郊,古跨山阴、会稽两县。历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