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不值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写的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这首诗情景交融,千古传诵。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充满生命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
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从诗意看,门前长有青苔,足见这座花园的幽僻,而主人又不在家,敲门很久,无人答应,更是冷清,可是红杏出墙,仍然把满园春色透露了出来。从冷寂中写出繁华,这就使人感到一种意外的喜悦。
这首诗在写作上有很多好处。其一是写春景而抓住了特点,突出了重点”。陆游马上作云:“平明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用“杨柳”的金黄、嫩绿来衬托“红杏”的艳丽,可谓善于突出重点。叶绍翁这首诗应是从陆游诗中脱胎而来,用一“出”字把红杏拟人化,更是抓住了春景特点,突出了重点。其二是“以少总多”,含蓄蕴藉。比如“一枝红杏”就是“满园春色”具体而集中的表现,一枝红杏就代表了墙内百花。其三是景中有情,诗中有人,而且是优美的情、高洁的人。门虽设而常关,“小扣柴扉”又“久不开”,其人懒于社交,无心利禄,已不言可知。门虽常关,而满园春色却溢于墙外,其人怡情自然,丰神俊朗,更动人遐思。
其四是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够引起许多联想,从而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精神的鼓舞。“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后人更赋予这两句诗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这两句诗也便获得了新的生命,流传不绝。
-
二柄第七 【题解】 二柄,指刑与德之权。即惩罚与奖赏两种权柄。韩非在本文重点分析了君主掌握和实施赏罚两种权柄的重要性,指出君主
-
见和西湖月下听琴谡谡松下风,蔼蔼垅上云。聊将窃比我,不堪持寄君。半生寓轩冕,一笑当琴尊。良辰饮文字,晤语无由醺。我有夙鸣枝,背作蛇蚹纹。月明委静照,心清得奇闻。当呼玉涧手。一洗羯鼓昏。请歌南风曲,犹作
-
君牙第二十七君牙第二十七 【原文】 穆王命君牙为周大司徒,作《君牙》。王若曰:“呜呼!君牙。惟乃祖乃父,世笃忠贞[1615];服劳王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雨的意象,内容包括中国古代诗歌中“雨”的意象全,精,准谢谢大家了,古典诗词中雨的意象,雨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之间一写出古诗词中带“雨”的字连续两。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首《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作,诗中有意重复“巴山夜雨”四字,将实
-
作者: 王慧才 【作家简介】阿基兰(1922— )印度当
-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出处】唐李白《玉阶怨》 【译注】玉石砌成的台阶上,挂满了露珠。长 时间地在夜里伫立,露水打湿了脚上的袜子。诗句写夜景。侵字写出夜 露之大,玉阶、罗袜写出女主人公住宅
-
明·袁宗道从石首至岳阳2,水如明镜,山似青螺,蓬窗下饱看不足3。最奇者墨山仅三十里
-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奉藏者
名言: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
杨汉公 吴兴城阙水云中,画舫青帘处处通。 溪上玉楼楼上月,清光合作水晶宫。 杨汉公,唐文宗太和八年(834)进士,曾任湖州刺史。湖州治所在吴兴,位太湖西南,境有苕、霅(sà)二溪。吴兴与吴郡(苏州)、
-
杀商主祀天喻 【原文】 昔有贾客[1],欲入大海。入大海之法,要须导师,然后可去。即共求觅,得一导师。既得之已,相将发引[2],至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