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潘图《末秋到》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家潘图
归来无所利,骨肉亦不喜。
黄犬却有情,当门卧摇尾。
据卢肇及第后送潘图归宜春“三载皇都恨食贫”、“白社犹悲送故人”之句,可知此诗是潘图会昌年间贫居长安三载,应举不第,暮秋归宜春家中时作。
前二句写白手归家,亲人不喜。首句的利字,为全诗诗眼所在。诗人远道归来,家中亲人本应高兴,但是因为无利,亲人却不喜欢。晚唐世风日降,许多人具有势利眼光,人情冷暖完全以金钱权势为转移。亦,也。这个“亦”字,表明至亲骨肉也不例外。
后二句写黄狗却有感情,对诗人表示欢迎。南宛一知录说:“绝句四句内自有起承转合”。本诗前二句起承,平直自然,第三句是有力的转折。亲人讲利,黄犬却不讲利;亲人无情,黄犬却有情。“却”这个转折连词运用得好,具有转换之妙。第四句是对“有情”的补充描写,“当门”表示亲近,“摇尾”表示高兴,黄犬的形象写得可亲可爱。
全诗采用对比手法,通过亲人无情无义而黄犬却有情有义的对比描写,讽刺了封建社会的势利风气。在对待“利”的态度上,家人不如家畜,这个讽刺是辛辣的。诗薮说:“五言绝尚真切,质多胜文。”这是一首质胜于文的好诗。全诗并无斐然的文采,只是写口头语、眼前景,但是却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一种生活现象。据永乐大典引宜春志记载,潘图后来还是登进士科(参见登科记考卷二十七)。可惜全唐诗只存他的诗一首,我们未能看到他的亲人前倨后恭的情状。
-
《渔家傲·秋思》是中国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词。词中描绘了作者在秋天来临时,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范仲淹以渔家人的视觉角度,描述了秋天渐渐来临的景象,激发了读者对家乡的思念。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意。整首词描绘了古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表达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思念之情。通过这首词,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的怀念和情感。
-
解学士缙,永乐中命题《彪虎图》曰:“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此讽谏也。时仁庙失爱,赖此感帝,东宫卒以安。 ○清·查继佐《罪惟录·志》卷三二 事亦见清·金埴《不下带编》卷二、清
-
中国童话《朱奎·约克先生的小房子》鉴赏 朱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的一首抒发壮志豪情的词作。作者以颇具战斗力的自身为例,鼓励被困境困扰的朋友陈同甫要坚持信念,勇往直前。辛弃疾用深沉的语言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战争的思考。全词表达了作者顽强不屈的斗志和骄傲自豪的心态。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与自己坚强面对的形象,诗人表达了自己追求荣耀的愿望,并对朋友陈同甫表达了美好的祝愿。这首词以豪迈的语气,表达了诗人作为知己的情谊,同时展示了对困境的不退不缩的精神。通过极富感染力的抒情词句,表达了对友谊和正义的追求,激励人们勇往直前。
-
林觉民《与妻书》 意映卿卿如晤 ① :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 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
-
秋水淅红粒,朝烟烹白鳞。一食饱至夜,一卧安达晨。晨无朝谒劳,夜无直宿勤。不知两掖客,何似扁舟人?尚想到郡日,且称守土臣。犹须副忧寄,恤隐安疲民。期年庶报政,三年当退身。终使沧浪水,濯吾缨上尘。
-
千里年光静,四望春云生。椠日祥光举,疏云瑞叶轻。盖阴笼迥树,阵影抱危城。非将吴会远,飘荡帝乡情。
-
作者: 林家英 【本书体例】
-
《圯桥进履》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见“子房取鞋”条。 【释义】张良为一老人拾鞋,着鞋。老人为黄石公,见张良诚恳有礼,授予兵法。圯(yi)即桥。 【例句】①张良更姓圯桥住,夜待旦遇个师父。(冯子振〔
-
彼哉嵇阮曹,终以明自膏。靖节固昭旷,归来侣蓬蒿。新霜著疏柳,大风起江涛。东篱理黄华,意不在芳醪。白衣挈壶至,径醉还游遨。悠然见南山,意与秋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