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书双竹湛师房二首》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我本江湖一钓舟,意嫌高屋冷飕飕。
羡师此室才方丈,一炷清香尽日留。
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
白灰旋拨通红火,卧听萧萧雨打窗。
【鉴赏】
此诗是苏轼在熙宁六年(1073)为杭州广严寺住持湛师而作。双竹,广严寺内有竹林,因所生竹皆成双作对,故又名双竹寺。
这二首抒写诗人游宿山寺的日常生活情景的小诗,独具艺术匠心。作者不是先写出游山寺的景物与情事,而是从“我”落笔,抒发情怀。这种写法在其他题画诗中亦可见到,如书晁说之〈考牧图〉后中所写:“我昔在田间,但知羊与牛。”由自抒情思而进入题画。这里第一首起二句“我本江湖一钓舟,意嫌高屋冷飕飕”亦是同样机杼。“一钓舟”是化用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川:“天入沧浪一钓舟”的诗意。浪迹江湖之上并非诗人本意,不过反映了政治上受压抑的失意情绪。紧接着“意嫌”一句,对深居高屋感到意冷心寒。冷飕飕,寒冷的样子。这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难道不是诗人内心对官场生涯的厌倦情绪的流露吗?在熙宁变法的革新浪潮中,苏轼因政见不合,自请离京外任,企图暂时避开这纷繁复杂的斗争漩涡。他在初到杭州寄子由二绝中说:“眼看时事力难任,贪恋君恩退未能”。他就是怀着抑郁不得志但又不忍隐退的矛盾心情来到山清水秀的杭州。起二句正是他那烦恼心绪的真实写照。
三四句“羡师此室才方丈,一炷清香尽日留”。诗人运转笔锋,写湛师清净的坐禅之处。据宋人编集注分类东坡诗引维摩经言,“三万二千师(狮)子座入维摩方丈室中,无所妨碍”。诗人钦羡这了无尘俗的方丈之室,那飘散着的一股淡淡的香雾云烟,终日在禅房四周缭绕不止,显现出一种清净而肃穆的气氛。这种情调并不意味着作者欲皈依佛门,而只是借以排遣郁积内心的烦恼。
第二首(宋何汶竹庄诗话题作宿余杭山寺),写诗人夜宿寺院的心境。起二句“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承接上首。寺僧暮鼓晨钟,参禅礼佛,而诗人对此是闭门不问,任他自起自息,只是对着渐渐暗淡的灯光,孤枕而眠。
三四句“白灰旋拨通红火,卧听萧萧雨打窗。”细致地刻画了作者住宿山寺的情景。在这风雨之夜,山寺内残灯将灭,诗人亦将就寝。他刚拨开一层白色的烟灰,就发现里面还有一团通红的火焰,旋拨旋起。这既是写炉火,但又何尝不是写诗人心中难以熄灭的热情之火?虽然政治上的失意,使他苦恼,时而消沉,但他“奋厉有当世志”的意愿并没有消失。这种矛盾复杂的心情使他久久不能入眠。那萧萧风雨打窗声,仿佛把他带进了熙宁变法的浪潮中。他记得熙宁初期,时议纷争,自己数次上书陈述政见,然而不为执政者所容忍。当他离京赴杭州时,他的中表兄弟文同为之担忧,并作诗规劝说:“北客若来休问事,西湖虽好莫吟诗”。然而“口快笔锐”的诗人是听不进去的。如今夜宿山寺,辗转不寐,似乎又在吟诗了。诗篇以“卧听”句收结,与上篇首联自我抒怀相呼应,余韵不尽,耐人咀味。
这二首诗意脉连贯,充分反映了诗人“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苏轼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的情意。南宋何汶在竹庄诗话卷十七引冷斋夜话云:“山谷(黄庭坚)尝言天下清景,初不择贵贱贤愚而与之,然吾特疑端为我辈所设。……东坡宿余杭山寺诗云云。人以山谷之言为确论。”从诗中所写宁静、清淡的境界来看,作者不仅在于客观地再现山寺的清景,而且融情于景,通过清新通脱的语言,抒写了主观情思,表现了超旷的襟怀,使读者咀嚼到一种隽永的意趣。清人纪昀评此诗说:“意自寻常,语颇清脱”。也就是说,在极为平淡的诗意中,可领略到清脱深永的滋味。
-
惟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所短;惟不恃己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
名言: 惟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所短;惟不恃己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 句意: 只有彻底了解自己短处, 才能帮助别人去掉短处: 只有不依恃自己的长处, 才能汲取别人的长处。 出处: 清·魏源《默觚·
-
元和庚寅斗插子,月十四日三更中。森森万木夜僵立,寒气屃奰顽无风。月形如白盘,完完上天东。忽然有物来啖之,不知是何虫。如何至神物,遭此狼狈凶。星如撒沙出,攒集争强雄。油灯不照席,是夕吐焰如长虹。玉川子,
-
欧阳修 黄栗留鸣桑葚美,紫樱桃熟麦风凉。 朱轮昔愧无遗爱,白首重来似故乡。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欧阳修出任颍州知州,第二年,又在颍州购置了田产,以后,诗人常来颍州。治平四年(1067)四月,他
-
翁森《四时读书乐(四首选一)》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 宋诗精品
《四时读书乐(四首选一)》是翁森创作的一首宋诗,通过作者对不同季节中读书的感受和心情的描绘,展现了读书的乐趣与意义。这首诗善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画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读书时的各种情境和情感变化。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不同的季节之中,感受到了作者深沉的思考和丰富的情感。这首诗将读书与自然景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人产生了对读书与生活相互交融的感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和力量,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追求。作为一首优秀的宋诗,它在语言表达上准确而生动,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知北游》是《庄子》外杂篇中最富有哲理性的篇目之一,也是《庄子》与《老子》之联系最为密切的篇目之一。
-
我曾经想写一篇关于我母亲的文章,当拿起笔的那一瞬间,我却无处入笔。在我记事起我知道我有一个母亲,但我却不能常常看见她,努力的在脑海中寻找关于母亲的所有碎片,却无法拼凑出她的年轻时候的模样。 伸手触摸遗
-
她容貌倾城,八岁“咏絮之才”的声名享誉天下;她侠肝义胆,心怀天下,时人评之为林下之风;她能吟诗作对,也能提刀杀敌。她的人生本来一路开挂,然而嫁了一个草包丈夫后人生境况急转直下。
-
姜夔《姑苏怀古》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①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② 【注释】 ①柁牙:桅杆。②苏台:姑苏台,春秋时吴王阖闾所建,在今姑苏市西南的姑苏山上。 【译文】 夜深了,
-
水仙子·归兴 张可久 淡文章不到紫薇郎。小根脚难登白玉堂。 远功名却怕黄茅瘴。 老来也思故乡。想途中梦感魂伤。 云莽莽冯公岭。浪淘淘扬子江。水远山长。 张
-
《牡丹·六州歌头客赠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刘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