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咏花名句

刘克庄《六州歌头客赠牡丹》咏牡丹诗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刘克庄《六州歌头客赠牡丹》咏牡丹诗赏析

牡丹·六州歌头客赠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刘克庄

维摩病起,兀坐等枯株。清晨里,谁来问? 是文殊,遣名姝。夺尽群花色。浴才出,酲初解,千万态,娇无力,困相扶。绝代佳人,不入金张室, 却访吾庐。 对茶铛禅榻, 笑杀此翁臞。 珠髻金壶,始消渠。忆承平日,繁华事。修成谱,写成图。奇绝甚。欧公记, 蔡公书。 古来无。 一自京华隔, 问姚魏、 竟何如。 多应是,彩云散,劫灰馀。野鹿衔将花去,休回首、河洛丘墟。漫伤春吊古,梦绕汉唐都。歌罢欷歔。

刘克庄是宋代著名辛派词人。他的诗词创作充分抒发了其爱国思想感情,在词史上是占有一定地位的。即以这首咏花词而言,也是充满了对理想执着追求和对祖国深怀激情的佳作。作者还有一首木兰花慢(客赠牡丹)和一首昭君怨(咏牡丹),皆堪称与此词同调的咏牡丹的篇什。

本词为词人晚年之作,他以维摩自喻,曾自称维摩居士。当他病体稍舒正襟危坐之时,其身驱与一段枯木几乎无异,确有点庄子所形容的“答焉似丧其耦”(庄子·齐物论)的情状。然此几句描写并非泛言,而是将自己身世之感也包容其间了。克庄一生始终为复国而奔走呼号,但却屡遭挫折,尤其暮年更被摒弃闲置,命运同陆放翁、辛稼轩确有相似之处。故首二句虽谓自叙眼前之景况,却包含无限的身世感慨。接着“清晨里”四句,交代客赠牡丹之事:清晨绝早,是哪位前来造访呢? 原来是老友之仆人将所赠牡丹花送来。文殊是释迦牟尼的左方胁侍,也是他派向维摩诘问讯的使者。既然作者以维摩自喻,故文殊为使者自明。名姝指美女,这里用来比牡丹,也较自然贴切。“夺尽群芳色”,先用一句概括牡丹作为“花中之王”的艳丽,接下四句则是其美艳形象的具体描绘,着意突出了牡丹之洁、之憨、之娇、之媚。真是仪态万方,风情无限。酲,是酒醒后病乏无力之状态。词人在木兰花慢中也曾用“姑射神仙雪艳,开元妃子春酲”来形容牡丹之美似天上的神女和人间的王妃。总之,仅此寥寥数语,就将“花面交相映”的牡丹,描写得形神兼备,情颜具足了。但是,如此美丽的“绝代佳人”,不造访权贵华堂,反而光顾简陋寒舍。金、张,即汉朝之金日殚、张汤,多被用代指官宦豪富之家。正为其如此,作者才感到由衷的高兴:端起温茶的茶杯,坐在参禅的小床上,真把这瘦老翁弄得喜不自禁、乐不可支了。“珠髻”二句,再写词人欣赏牡丹花的怡然自得神情。对着牡丹,饮着美酒。开始消受这花的美丽了。总之上片极写牡丹花之浓艳美丽和词人得牡丹后之欣喜愉悦。

“忆承平日”为过渡,由眼前对牡丹之欣赏而自然忆起昔日观赏牡丹之盛况。“承平日”即天下和平时,观牡丹是人们一大盛事,尤其是京都,到处都是“紫面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的热闹情景。甚至有人将牡丹描成谱,绘成画,那都成为当时第一流的艺术珍品,至于欧阳氏的题记,蔡氏的书法,更为自古以来稀世之佳作。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观牡丹之盛况,但用具体的谱、图、记、书“四绝”却典型地再现此“繁华事”,充分表现了牡丹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从而体现天下承平人民安乐的生活。然而“一自京华隔”后,这一切都由于敌人入侵而丧失殆尽。一“隔”字何其沉痛。京华已陷敌掌,还怎敢问姚黄、魏紫开放得如何呢?姚魏:即姚黄魏紫,牡丹花中两种名贵品种,据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姚黄者,千叶黄花,出于民姚氏家,魏紫者,千叶肉红花,出于魏相仁溥家。由于有问无答,便只好转入自家揣度;昔观赏牡丹之繁华去处,大概要变成这个样子了吧?象征美好事物的彩云,早已烟消雾散,而经过战火浩劫的灰烬却遍地皆是。在这荒凉的背景上,虽有几朵牡丹依然迎风绽开笑脸,却再无人来观赏了,只有野鹿衔花奔跑着。而这恰恰是“旧日王侯园圃”的“河洛”,现在已变成“今日荆榛狐免”的“丘墟”了。面对如此剧变,词人只能是“休回首”而已。“休”是不堪回首呢,抑或是不要回首呢,也可能都是。下面的“漫”语犹为沉痛。“漫”是漫不经意伤春吊古呢? 抑或是聊且去伤春吊古呢? 也可能都有。不过这“是”和“有”连词人自己也许很难说清楚,但有一点作者该是最清楚的,那就是他的梦魂常萦绕在“汉唐故都”,就是说他时时未能放弃收复失地的愿望。因而正当作者为牡丹花而高兴之际,却不禁“歌罢欷歔”地悲伤起来。至此词人的情感发展已达到高潮,而为祖国燃烧的热血已沸腾到极点。从病起兀坐到老泪纵横,通过这种由喜转悲的变化,把一个爱国老人的形象合盘托出,霎时显得高大起来,令人不禁产生无限敬仰之情。

猜你喜欢
  • 程颢《秋月》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 宋诗精品

    程颢《秋月》是南宋程颢所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秋夜的月亮。下面对《秋月》进行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注释:

    1. 归鸟:天倾向黑暗的时候鹤、鸥、逆翔鸟等都会飞回巢穴,因此称为归鸟。

    2. 似花非花:形容月光明亮,似花朵一样。

    3. 如把剪,如紧盖:月亮形状圆满如剪和盖子。

    4. 忽忽:形容月亮明亮且闪烁的样子。

  • 李商隐《落花》全诗赏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作品赏析【注解】:1、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2、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3、沾衣:

  • 天时不如地利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题解 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主要阐述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在于人心的向背。施行仁政的人,人们都来辅佐他;反之,人们便都背弃他。孟子的这个认识是针对当时的历史现实,总结了前人的许多经验而提出来的。直到

  •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鉴赏和解析 - 中学古诗文鉴赏

    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感慨深沉的诗歌,描绘了辛酸的人生旅程。作者通过黄沙道中行走的夜晚景象,表达了自己的心境。诗中以西江月为主题,在枯黄的沙漠路上,月光映照下的苍凉景象令人心痛。作者感叹人生如黄沙,也许不被人理解,但依然要坚定前行,不放弃希望。整首诗描绘了一个追求理想而孤独的形象,给读者以深深的思考和感受。这首诗的主题是人生的苦难以及对希望的追求,展示了辛弃疾对人生的坚韧和乐观态度。

  •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出处】唐钱起《 送僧归日本 》。 【意思】最可爱的是船头那盏不灭的禅灯,航行万里总照得人眼亮心明。 【全诗】 《送僧归日本》 .[唐].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

  • 岑参《尹相公京兆府中棠树降甘露诗》全诗赏析

    相国尹京兆,政成人不欺。甘露降府庭,上天表无私。非无他人家,岂少群木枝。被兹甘棠树,美掩召伯诗。团团甜如蜜,皛皛凝若脂。千柯玉光碎,万叶珠颗垂。昆仑何时来,庆云相逐飞。魏宫铜盘贮,汉帝金掌持。王泽布人

  •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出处】唐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 》。 【意思】王濬造好战船,率大军从益 州而下,金陵的王气黯然消失。千百丈 长的铁锁链沉人江底

  •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图难于易》翻译与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图难于易》翻译与解读

  •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注释】 选自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不求甚解: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刻意在字句上下工夫。 会意:体会,会心之处。 【赏析】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是一篇用史传体写的散文。传主五柳先生是个隐士,姓氏

  • 李弥逊《春日即事》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李弥逊《春日即事》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①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② 【注释】 ①狼藉:像狼窝里的草那样散乱。此指落花满地,杂乱不堪。②张罗地:可以张网捕捉鸟雀的地方,形容门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