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梅石溪凫图》赏析
梅石溪凫图
南宋·马远作
绢本设色
纵二七厘米
横二八厘米
藏故宫博物院
以山水著称的马远其实还兼擅人物和花鸟画,尤其是他的花鸟画,虽然作品传世不多,但描绘均十分精彩,堪与同时代专攻花鸟者如林椿、鲁宗贵等媲美。这幅梅石溪凫图是一件花鸟与山水相结合的小品,即所谓“江南小景”的典型样式。画面摄取溪塘一角,红白山桃,斜出崖上;溪水清澈,涟漪轻漾;老小群凫,飞集游泳;春意盎然,一片生机。款署“马远”两小字,在左角山石上。钤有“潞王之宝”朱文方印、“茅林心赏”白文长方印、“于腾私印”朱文方印。
按此图原名梅石溪凫图,但细看图中花树有绿叶点点,应该不是梅花,而是桃花;可与马远另一幅作品华灯侍宴图轴中的桃花比照互证。又按江南节候,正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且农谚云:“鸡正(月)鸭二(月)。”意思是说母凫下卵约在二月,则幼凫从孵出到能够下水游泳,必然要到三月间桃花盛开之时。姑不论此,假定梅花开放时已有幼凫,而其时正当早春严寒季节,幼凫羽毛未丰,又如何能够下得水中?故应名桃石溪凫图才是。
这幅作品在艺术处理上颇具特色。近景的山石以浓墨大斧劈勾皴点染,中景坡石则以淡墨勾染,约略朦胧间自然拉开了空间远近的透视关系。野桃根干虬曲,俯伸的拖枝一直探向水面,似与群凫含笑呼应,显然是被赋于了人的情感色彩。水面群凫,或拍翅追逐,或回首呼伴,或理毛嬉水,或偎傍着母凫逗玩,富于天真烂漫之趣,可以看出画家对于寻常生活现象的不寻常的艺术体验。画面虽小,但境界十分幽远开阔,洋溢着清新潇洒的气息,情调非常优美,令人联想起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中的名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遍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梅石溪凫图
-
《水仙·水仙花》咏水仙诗鉴赏 陶孚尹 澧兰沅
-
古文观止·明文·宗臣·报刘一丈书① 数千里外
-
这是一首咏七夕佳期的作品。作者一反以往七夕诗词的伤感情调,把天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美丽传说和人间李隆基杨玉环马嵬死别的动人故事,演绎、融汇为一个纯情浪漫、晶莹剔透的意境,抒发了对纯真爱情的美好祝愿和热烈向往。全词语言通俗易懂,形象鲜明生
-
闲居作贯休①闲门微雪下,慵惰计全成②。默坐便终日,孤峰只此清。身心闲少梦,杉竹冷多声。唯有西峰叟,相逢眼最明。【注释】①贯休(83
-
山翁不复见新诗,疑是河南石壁曦。海水岂容鲸饮尽,然犀何处觅琼枝。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中的科学举例,内容包括古诗中科学,古诗词中的科学,古诗中的科学。①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这话不假。②记得一位电影导演读唐诗,对杜牧的《山行》一诗进行分镜头:“远上寒山石径斜”是远景,“白云生处有人家
-
风飘雨洒帘帷故,竹映松遮灯火深。宿客不来嫌冷落,一樽酒对一张琴。
-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敬民用典名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
这是一首咏古的七言绝句,作者以战国时期秦赵渑池之会上蔺相如胁迫秦昭王击缶的历史典故,赞颂了蔺相如非凡的勇气。
-
兼有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样式,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它具有散文的一般特点,如篇幅短小,题材广泛;表现灵活,手法多样;直抒胸臆,以意为主;形散神聚,博而不杂。但与一般散文相比,语言更注意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