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文观止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敬民用典名句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敬民用典名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参加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小官有大作用。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基层干部的作用。2013年11月26日,他在菏泽市座谈时,还特意给在场市、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他说,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习近平同志推崇的干部,大多级别不高,多在基层任职,但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活力。对老百姓来说,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思想和情绪。对小事的处理中也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

■原典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释义

这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燮(号板桥)的一首题画诗,是他在潍县知县任上赠给署理山东巡抚包括的,约创作于乾隆十一、十二年。当时山东大涝,潍县尤烈,饿殍遍野。郑板桥即令“大兴修筑,招远近饥民赴工就食”。有人提出应先上报朝廷,他断然拒绝道:“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有谴,我任之!”

这首诗巧妙地以竹声作引,托物取喻。首句写自己在衙署书房内休息,听到窗外风吹竹叶之声。一个“听”字,凸显了作者忧心如焚、夜不成寐的心境。次句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联想到百姓啼饥号寒的疾苦。一个“疑”字,道出了作者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是说我们只是小小的州县官。些小:微小。吾曹:我辈,指自己和包括。第四句,“一枝一叶”表面咏竹,暗喻民间疾苦,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寓了作者深厚的情感:百姓的冷暖安危时刻牵动着我们的心!

猜你喜欢
  • 白居易《小舫》全诗赏析

    小舫一艘新造了,轻装梁柱庳安篷。深坊静岸游应遍,浅水低桥去尽通。黄柳影笼随棹月,白苹香起打头风。慢牵欲傍樱桃泊,借问谁家花最红?

  • 东晋刘裕北伐

    【说明】 《通鉴》 卷一百一十五、卷一百一十七至卷一百一十八,记载了东晋刘裕北伐南燕、后秦的战争。 如果说在此之前的肥水之战,是北方政权 (前秦) 企图统一南方的战争的话; 那末,这次东晋北伐,就是南

  • 《方方的墙上》鉴赏

    作者: 岳耀钦

  • 范仲淹《九日》全诗鉴赏

    欲赋前贤九日诗,茱萸相斗一枝枝。可怜宋玉情无限,争似陶潜醉不知。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登高回处狂多少,笑杀襄阳拍手儿。

  • 八年级下册语文三单元课后古诗词(语文书八年级下册的第三四五单元古诗)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八年级下册语文三单元课后古诗词,内容包括语文书八年级下册的第三四五单元古诗,语文书八年级下册的第三四五单元古诗,初3语文下册课后古诗词。三四单元没有古诗,只有第五单元有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注释】示:教导。子聿(y):陆游的小儿子。学问:读书治学。无遗力:不遗 余力,用出全部力量。少壮:年轻的时候。始:才。工夫:学

  • 李贺《十二月》全诗赏析

    日脚淡光红洒洒,薄霜不销桂枝下。依稀和气排冬严,已就长日辞长夜。 作品赏析注:1:日脚淡光红洒洒,薄霜不消桂枝下:日脚,云隙之日光。杜诗:日脚下平地。洒洒,寒冷状。2:依稀和气排冬严,已就长日辞长夜

  • 韦应物《晓坐西斋》全诗赏析

    冬冬城鼓动,稍稍林鸦去。柳意不胜春,岩光已知曙。寝斋有单祶,灵药为朝茹。盥漱忻景清,焚香澄神虑。公门自常事,道心宁易处。

  • 中学生必背古诗词30首(《中学生必备古诗词》前30首)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中学生必背古诗词30首,内容包括《中学生必备古诗词》前30首,中学生应背的30首古诗是什么,中学生应背的30首古诗是什么。江南 2敕勒歌 3、咏鹅 汉乐府 .北朝民歌 唐)骆宾王 江南可采莲, 莲叶荷田田。 敕勒川,阴山下。 鹅,鹅,鹅, 鱼戏莲叶间。 鱼戏

  • 《庄子·马蹄》解说和语译

    (解题) 本篇以“马蹄”为名,但所讨论的并非马蹄,这只是篇首的两个字,句为“马,蹄可以践霜雪”,“马,蹄” 实为二词。这是古著名篇的习惯。 主旨在论事物一任自然,不能以人的造作伤其本然之性。 原 文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