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被掳者的哀歌 [希伯来]《圣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被掳者的哀歌 [希伯来]《圣经》

我们曾在巴比伦的河边坐下,

一追想锡安就哭了。

我们把琴挂在那里的柳树上,

因为在那里,掳掠我们的要我们唱歌,

抢夺我们的要我们作乐,说:

“给我们唱一首锡安歌吧!”

我们怎能在外邦唱耶和华的歌呢?

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你,

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

我若不记念你,

若不看耶路撒冷过于我所最喜乐的,

情愿我的舌头贴于上膛。

耶路撒冷遭难的日子,

以东人说:“拆毁,拆毁,

直拆到根基!”

耶和华啊,求你记念这仇。

将要被灭的巴比伦城啊,

报复你像你待我们的,

那人便为有福。

拿你的婴孩摔在磐石上的,

那人便为有福。

(简体中文和合本)

【赏析】

这首诗选自旧约·诗篇的第137首,是诗篇中最为著名的一首。该诗作于犹太王国被新巴比伦帝国灭亡之后。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城被攻破,犹太王国灭亡,当时犹太王国的祭司、贵族、官员、商贾和工匠等大批精英被掳往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这些人不得不在异邦生活,直到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国的创立者居鲁士攻占巴比伦。居鲁士下令释放以色列人回归故国,重建耶路撒冷的圣殿。该诗应是作于这一段时期之内,因为从诗的最后一节来看,巴比伦城在现实中尚未被攻破。

这首诗并未注明是何人所作,但有一种流行的意见认为是先知耶利米所作,他创作这样一首悲伤而又激越的诗,其目的是希望在巴比伦生活的以色列人记住亡国之痛,记住故国并且不要放弃生活的希望。确实,整首诗所包含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全诗分为三节,每一节都可说抒发了一种情感。

第一节表达了作者在仇敌的凌辱下哀伤的情感。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幅宁静的画面,被掳的以色列人坐在巴比伦的河边,追想故国的圣山锡安。环境固然平静,但人物的心灵却不平静,内外恰成一组对比,正是在这种宁静的氛围中,希伯来人的“哭”才获得了一种突出的效果,试想如果把这“哭”放到喧闹的街市,那么效果就会完全不同了。接下来出现的是挂在柳树上的琴的画面,这一画面出现得很突兀,但读下去我们很快就释然了,原来是仇敌要希伯来人唱歌并且作乐,以色列人则以挂琴的行为拒绝了他们。这里我们看到了以色列人所受到的凌辱。从希伯来人的角度来说,接受劳役并不是最痛苦的,但是要他们强颜欢笑,这才是无法忍受的,这是精神上的一种凌辱。特别是,仇敌要他们所唱的锡安歌,这是献给耶和华的歌,现在要唱给仇敌听,那么这无疑就是一种对神的亵渎,也是对自己作为上帝选民身份的侮辱,这对希伯来人来说是最痛苦的。

第二节表现了作者不忘故国,不肯屈就于仇敌的爱国之情。第一句“我们怎能在外邦唱耶和华的歌呢?”既是对上文仇敌所提出要求的回答,也是对下文爱国之情的开启。希伯来人只在故国唱耶和华的歌,在这里,作者用“耶路撒冷”代表了犹太王国,也代表了对神的信仰。为了表明自己不忘故国,坚持信仰,希伯来人发出了毒誓,若忘记耶路撒冷,“若不看耶路撒冷过于我最喜乐的”,那么他情愿“右手忘记技巧”,如此他就不能弹琴;他情愿“舌头贴于上膛”,如此他就不能歌唱。总之,以色列人表现出了决不屈就于仇敌的态度。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节里,人称代词由“我们”变为了“我”,这一变化强调了希伯来人每个个体都是忠于耶路撒冷的。

第三节则又跨越了一个情感层次,表现的是作者咬牙切齿的复仇之情。如果说第二节是希伯来人对自己发的毒誓,那么这一节就是希伯来人对仇敌的诅咒。他们要求耶和华记住仇敌的罪恶,在将来予以报应,这种报应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甚至要求将仇敌的“婴孩摔在磐石上”。“摔婴”这一意象突出地表现出了希伯来人难以抑制的愤怒之情,以致在后世引起了不少的争议,因为这一意象确实过于血腥了。在古代社会,这种复仇也许情有可原,但在现代社会,我们或许更应遵循耶稣的训诫:“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们告诉你们: 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马太福音)

最后值得一说的是,对应于全诗情感的变换,全诗的情感基调也从哀婉低沉转而变为坚定昂扬又转而变为愤激暴烈。在一首诗中,情感基调发生三次转变,并且相互之间的过渡显得浑然天成,由此可见作者非凡的文学功力。

(程禾)

猜你喜欢
  • 苏轼《次韵张畹》全诗鉴赏

    新落霜余两岸隆,尘埃举袂识西风。临淮自古多名士,樽酒相従乐寓公。半日偷闲歌啸,百年暗尽往来中。知君不向穷愁老,尚有清诗气吐虹。

  •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鉴赏

    临江仙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

  • 古典小说《阳羡书生 》全文和鉴赏

    东晋阳羡许彦,于绥安山行,遇一书生,年十七八,卧路侧,云:“脚痛,求寄鹅笼中。”彦以为戏言,书生便入笼,笼亦不更广,书生亦不更小,宛然与双鹅并坐,鹅亦不惊,彦负笼而去,都不觉重。前息树下,书生乃出笼,

  • 托勒,恩斯特作品分析

    【生卒】:1893—1939【介绍】: 德国革命家、表现主义*剧作家。生于萨莫钦(今属波兰)的一个犹太商人的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法国上大

  • 鲁迅《我和《语丝》的始终》散文全文

    我和《语丝》的始终 同我关系较为长久的,要算《语丝》了。 大约这也是原因之一罢,“正人君子”们的刊物,曾封我为“语丝派主将”,

  • 苏轼《惠崇芦雁》全诗鉴赏

    惠崇烟雨芦雁,坐我潇湘洞庭。欲买扁舟归去,故人云是丹青。

  • 人无善志,虽勇必伤。|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人无善志,虽勇必伤。》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罗贯中《杨修之死》原文、鉴赏和解析

    杨修之死 罗贯中 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鸡肋!惇传

  • 《断肠草》鉴赏、赏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粤 ① 中深山大泽,多胡蔓草。其花有黄白二种,食之肠断。凡有愤激怨毒于中 ② 者,辄茹 ③ 之。或置食物,毒其仇。或持之以诈人财物,不遂 ④ ,即纳诸口 ⑤ ,须臾 ⑥ 血溃百窍而死。计阖省每年毙于毒

  • 杜甫《遣遇》全诗赏析

    磬折辞主人,开帆驾洪涛。春水满南国,朱崖云日高。舟子废寝食,飘风争所操。我行匪利涉,谢尔从者劳。石间采蕨女,鬻菜输官曹。丈夫死百役,暮返空村号。闻见事略同,刻剥及锥刀。贵人岂不仁,视汝如莠蒿。索钱多门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