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名著《傅子》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晋书·傅玄传说:“(玄)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评判得失,各为区例,名为傅子,为内、外、中篇,凡有四部,六录,合百四十首,数十万言,并文集百余卷行于世。”这些著作多已佚失。据清人纪昀考证: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都载有傅子一百二十卷。至宋崇文总目所录只存二十三篇,宋书·艺文志仅载有五卷。以后只有尤袤遂初堂书目还提到傅子这个书名,元明以后,“藏书家无著录者”。今存傅子为清人纪昀从太平御览、群书治要、永乐大典等书辑录。其中有篇名者二十四,文义完具者仅十二篇。如正义、仁论、义信、通志、举贤、重爵禄、检商贾等,另有四十八条只言片语的残篇。如问政、治体、援职、官人、法刑、平役赋等。
义信、假言、附录诸篇及残文认为自然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天地著信,而四时不悖,日月著信,而昏明有常。”(义信篇)而规律是“时至自生,非德之力”(附录)人的“德行”不能替代自然规律的作用,并提出“以异正同”、“相反相成”的观点。还认为单一的东西不能生物,不能成物,相反的东西适当利用,可以相成。“天地至神,不能同道而生万物,圣人之能,不能一检而治百姓。故以异政同者,天地之道也;因物制宜者,圣人之治也。”(假言篇)只要人们认识了它的本性,准备一定条件,便也使它们相互为用。
通志、正心诸篇强调心是“神明之主”,“万理之说”,“万事之主”。认为“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正心篇)在德行与言词的关系上,认为德行更重要,强调“听言不如观事,观事不如观行。听言必审其本,观事必校其实,观行必考其迹。参三者而详之,近少失矣。(通志篇)把言、事、行综合加以考察,做到知人善任
贵教、戒言认为,“人之性如水焉,置之圆则圆,置之方则方。”(物理论)人生可以造就,人都有“好善尚德之性,而又贪荣而重利也。”“夫贪荣重利,常人之性也。”(戒言)要造就人性,就要二者兼顾,对于荣利“可抑而不可绝也”。(同上)傅玄还认为人性可以通过“礼义之教”去改变和造就。否认有天赋道德。
间政、校工、检商贾、礼乐提出治天下首先要懂得“大本”。认为“大本有三:一曰君臣以立邦国,二曰父子以定家室,三曰夫妇以别内外。”(礼乐篇)与儒家的“三纲”思想相同,但同时认为维护“三本”在于“政在去私”。“经国、立功之道有二:一曰息欲,二曰明制。”而息欲明制又在于立“公心”,有“公道”,立“公制”,或者说“去私”。认为在统治阶级内部,循私害公,社教不立,赏罚不明,就不能团结整个阶级。“息欲”指统治阶级不要放纵情欲,尽情搜刮。实际是指要正确处理统治者和百姓关系。“明制”讲的是本末问题——农商关系问题。认为自秦汉废井田、行郡县以来,土家氏族私有制以及官僚制都先后确立起来,但也出现了争权夺利,挥霍盘剥,重商抑农的现象。结果,政策上讲“重本抑末”实际上成了农穷商富。他把这个历史病因归罪于秦。
傅子一书有许多深刻的思想。他的“以异正同”的观点、他的知行论,丰富了韩非的“参验”论。他还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社会经济对社会道德伦理的作用,在当时西汉经学经历四百年统治之后,何、王玄风乍起的情况下,傅玄能超脱世俗,是难能可贵的。遗憾的是由于著作的佚失,使我们不能看到他哲学思想的全貌,不然,西晋哲学可能更为生色。
傅子一书版本颇多。主要有元陶宗仪辑,张宗祥校,民国十六年(192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说郛百卷本,在六卷之中;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四库全书抄本;清严可均辑,孙星华重辑傅子五卷,武英殿聚珍版书本;清钱作熙辑傅子三卷指海本;清王谟辑傅子一卷增订汉魏丛书本;清王仁俊辑傅子一卷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稿本;清光绪元年(1875年)湖北崇文书局刻子书百家本: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丛书集成初编本,为五卷;清光绪年间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题为傅郭觚集等。)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年版诸子百家丛书、傅子单行本。
-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曾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以归,跪问其母。母曰:“有客忽至,吾啮指以悟汝耳。”后人有诗颂之。 ① 诗曰:母指方缠啮,儿心痛不禁。负薪
-
潘耒:游罗浮记(节选) 潘耒飞云峰者,罗浮绝顶也。虽晴明时,常有云雾笼覆。去地四十余里,游人稀得到。尼余上者,复十人而九。或言磴道陡
-
古文·与余存吾太史书 纪昀昀再拜启,存吾太史
-
【名句】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释与译文]两句的意思是:春天的柳树只会把柳絮飞上半空,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道一旦秋季来临,天地间还有严霜,那时它就枯萎凋零了。历来文人笔下的柳,多为优
-
词的上阕“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四句,气势不凡,雄浑卓绝。“雄跨”一词,表现了定王台的雄奇地形。“危基百尺”则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定王台的壮丽。接下来三句以想象的手法接入历史的画面。想当年西汉国力强盛,定王台阁
-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① 【注释】 ①引领:延颈。 【译文】 夜深了,依然不能入睡。皎洁清冷的月
-
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陆游三十九岁,以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出任镇江府通判,次年二月到任所。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多影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北固下滨大江,三面环水,登楼遥望,淮南草木,历历可数。这年十月初,陆游陪
-
仕途虽赫奕,常思林下的风味,则权势之念自轻;世途虽纷华,常思泉下的光景,则利欲之心自淡。
名言: 仕途虽赫奕,常思林下的风味,则权势之念自轻;世途虽纷华,常思泉下的光景,则利欲之心自淡。 注释: 赫奕: 盛大。林下: 指退隐之处。泉下: 指人死后的归所。 句意: 做官的前途虽然显赫盛大,
-
作者: 张翼之 《七国考》十四卷,编纂者董说,字雨若
-
金字经·乐隐 张养浩 说着功名事。满怀都是愁。 何似青山归去休。 休。从今身自由。 谁能够。一蓑烟雨秋。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