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交》原文、注释和解析
北齐·颜之推2
人在年少,精神未定,所与款狎3,熏渍陶染,言谈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4,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人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5。墨子悲于染丝6,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
1本文选自颜氏家训·慕贤,标题为编选者所加。2颜之推(531-约590后):字介,北齐文学家,有颜氏家训等。3款狎:亲近。4操履:品行。艺能:本领。5“是以”六句:活用孔子家语中语。鲍鱼,咸鱼。肆,店铺。6“墨子”句:墨子·所染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之语。
【析点】 人的成长变化,其外部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这一点,早为我国古人关注。相传战国时期,孟子的母亲为培育孟轲很注重邻里的选择,“孟母三迁”的佳话传至今日。这篇短论,就论述了外部环境对于人之成长变化的影响作用,告诫人们“慎交游”。
文章百把字,其论证不仅逻辑严密,具有说服力,同时,形式多变化,富有灵动之美感。此文以“年少”“精神未定”这一人的内在因素开端,设立了论述的前提,接着以直接论证的方法,阐述了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此处指社会环境)的关系,推论出后者对于前者的影响作用。为了牢牢确立论点,加强说服力,作者又以“芝兰之室”“鲍鱼之肆”这一外部环境作比,进行比喻论证;以墨子“染丝”论为据,作进一步证明。比喻论证,使得文章形象、活泼;使用理论论据,又增强文章的理性色彩。
作者采用比喻论证之语,是活用了孔子家语·六本中的两句话:“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显然,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人在一定的外部环境里久了,就会习以为常,失去辨别能力。作者将“不闻其香”“不闻其臭”改为“自芳”“自臭”,将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强调环境的影响,甚至可能改变人原本善美的素质,增加了立论的警策性,进一步强化了交游不可不慎的观点。其论可谓后来者居上也
-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 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 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 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 惟留汉将功。 陈子
-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① 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②,且休休③,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释
-
上邪无名氏【原文】上邪[1]!我欲与君相知[2],长命无绝衰[3]。山无陵,江水为竭[4];冬雷震震,夏雨雪[5]。天地合,乃[6]敢与君绝!【注释
-
“不籍千亩”是对周宣王不重视农业的指责。“籍田”即国中的公田。“籍”也就是“借”,是指借公社民力给周王耕种“籍田”。西周时“籍田”为周天子和诸侯直接占用,征发民力耕种的田。相传天子有千亩田,每到春耕和
-
《刘大杰成都的春天》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刘大杰 成都天气,热的时候不过热,冷的时候不过冷,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因此,住在成都的人,气色没有好的,而花木无一不好。在
-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①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②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③ 。(《老子·二十八》) 【
-
春半平江雨,圆文破蜀罗。声眠篷底客,寒湿钓来蓑。暗澹遮山远,空濛著柳多。此时怀旧恨,相望意如何?
-
城上归时晚,庭前宿处危。月明无叶树,霜滑有风枝。啼涩饥喉咽,飞低冻翅垂。画堂鹦鹉鸟,冷暖不相知。
-
原文 向敏中 1 丞相判西京 2 。有僧暮过村舍求宿,主人不许,求宿于门外车箱中,许之。是夜有盗入其家,携一妇人并囊衣逾墙出。僧不寤 3 ,适见之。自念不为主人所纳 4 ,而强求宿,明日必以此事疑我而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伤透了心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受伤的心”的诗句,心爱的人伤了自己的心的古诗词,心凉了伤透了古诗词。1.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2.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3.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