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无名氏)原文|鉴赏|赏析
无名氏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
全唐诗卷二十七收此诗作杂曲歌辞; 乐府诗集收入卷七十九,称近代曲辞,皆未著作者姓名。“水调歌”乃古乐曲名。全唐诗题下注: “水调,商调曲也。唐曲凡十一迭,前五迭为歌,后六迭为入破。”本篇即歌的第一迭。
此诗描述了边地戍兵,候令待征的情景,表现唐军将士临危不惧,奋勇杀敌的不凡气概。类似这样的主题,在唐代的边塞诗中,并不少见。然而作者所选的角度与众不同,全诗的构思与布局等亦不落俗套。歌词没有表现旌旆逶迤的浩荡军容,没有勾画金鼓震天、血刃相接的厮杀场面,也没有作过多的渲染,创造那种肃杀严酷的气氛。诗人不过选取了一个星夜闻警、待令出征的场景,从侧面烘托人物的精神世界。
“平沙落日大荒西”,荒远大漠,四顾茫茫,天边落日缓缓西沉。一派边地绝域的黄昏景象。下句接写入夜: “陇上明星高复低。”夜幕降临,万簌俱寂,唯见陇山之上,明星点点。夜之幽静,可以想见。读者至此未闻半点烟火气息,心情是平缓的、安静的。然而此二句决非闲笔,欲张先弛,作者是在为下联作铺垫。果然第三句陡然一转: “孤山几处看烽火”,“烽火”已示敌军进犯,又曰“几处”,警报由远而近,飞速传递而来,足见军情之紧迫。寂静的氛围被划破了,读者原本舒缓的心弦,一下子给拉紧了,人们预感到一场触目惊心的拼杀即将到来。紧接着第四句便写军营中将士们的反应: “壮士连营候鼓鼙。”作者在此下一“候”字,真有千钧之力,它不但描述了连营将士火速行动、森严戒备的情景,而且表现了将士们临战前那种镇定自若、视死如归的精神面貌。虽然还不曾击一鼓,杀一枪,而读者却分明看到了滚滚烟尘中壮士们剽悍的身影,听到了铺天盖地而来的呐喊声。孟子云: “引而不发,跃如也。”把弓拉得满满的,却又不发出去,那种跃跃欲试的姿态,给人留下多少想象的余地! 水调歌作者着力描述战前那片刻的寂静,其用意亦在此吧!
诗作虽然在上下二联之间有局部的相对的缓与急、静与动对照,就整体而言,水调歌所创造的又是一种“大动”前的“大静”境界。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环境氛围,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之具有扣人心弦的艺术力量。
-
《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湖上萧萧疏雨过,山头霭霭暮云横。陂塘水落荷将尽,城市人归虎欲行。谁谓江湖居,而为虎豹宅。焚山岂不能,爱此千竿碧。 作品赏析原题:九月中曾题二小诗于南溪竹上既而忘之昨日再游见而录之
-
与前几篇相比,本篇有两个鲜明的特色:一是通过评论孔门弟子、臧否历史人物,来阐发“仁”的思想。一是通过师生对话和孔子自评,来抒发孔门的人生志向和学术旨趣。
-
李端端图 明·唐寅作 纸本设色 纵一二二.八厘米 横五七.二厘米 藏南京博物院 苏州地区,古称“吴”,山清水秀,人文荟萃。吴中画学五百多年来,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吴门四家”为巅峰。唐寅,字伯虎
-
典源出处 《史记儒林列传董仲舒传》: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 《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园舍,其精如此。 《汉书董仲舒传》亦载。 释义用法 汉代
-
《牡丹·牡丹四首(选一)》咏牡丹诗鉴赏 薛能
-
落漠谁家子,来感长安秋。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家山万里远,云脚天东头。忧眠枕剑匣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关大西北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大西北的诗句,关于“大西北”的诗句,赞美“大西北风光”的古诗词都。1. 《西北有高楼》两汉:佚名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
-
这是一篇书信体的作品,作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王安石当时在朝中任群牧判官。古代书信体的作品,有不少名篇,风格多样,这一篇是长于说理的佳作。
-
《梅花·江梅》咏梅花诗鉴赏 杜甫 梅蕊腊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