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江梅》咏梅花诗赏析
梅花·江梅咏梅花诗鉴赏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这首诗大约是代宗大历二年(767)春天杜甫在夔州时所写。
梅花是抗寒的勇士,它能顶风冒雪凌寒而怒放;梅花又是春天的使者,它在山花烂熳开放前报告春的信息。所以从梅花俏丽的身姿风韵中,人们不但受到鼓舞而且也充满希望。
首联从梅蕊初绽到梅花盛开,从腊前到年后,写了时序变化,让人们似乎看到了春姗姗来迟的脚步;写了梅花的开放过程,使我们又好象体会到了诗人天天看花,关注盼望的心情。方回评论说:“起句十字,已尽梅花次第。”(瀛奎律髓卷之二十)从梅花次第之中我们又可感到诗人盼春惜春之情。
第二联承首联写春意浓,然再好的春光春色也无法排遣“客愁”。这是见江梅而有感所写的诗,形容梅、描写春不是诗人的目的,借以抒情才是真正目的。因此仇兆鳌说:“‘客愁’二字,乃全首之眼。”(杜诗详注卷十八)越是深知春意盎然,越是对客愁无可奈何。“春意愈早,客愁转深。”(王嗣奭杜臆卷之九)以美景写哀情,倍增其哀。这里利用情与景的反差,造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第三联又稍一停顿,不顺势抒情而写景。梅花满树与雪同一颜色,春风拂煦,春江微波正与岸边梅花相漾发。江中波映江边梅,岸上梅逐水中波。江水岸花一派融融乐乐的春景。何义门说:“破题二句,已非‘江梅’不可。”(引自瀛奎律髓汇评卷之二十)未免过早,“江梅”之意至此才补足。
为什么在此大好春光之中却不能尽情享受呢? 第四联将“客愁”之意重申。春水春花,春光春色,虽然赏心悦目,但“都非故园春色,是以对巫岫而添愁耳。”(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之十八)杜甫出川早有计划,刚刚听说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时就有过返乡路线的草图:“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滞留夔州实属不得已。夔州是杜甫居川的最后一站,出三峡就可北上回故园了。越是要回故乡越是思念故乡;越是不能返故乡也越发思念故乡。“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之一)秋思是故乡,春思也是故乡。故乡情也是爱国情,因为是动荡的时局,血腥的战争逼得他背井离乡漂泊西南。带来希望与生机的春天又来了,可是却不能见到可爱的故乡。面对巫山峰峦,更觉其高峻险恶,也更觉故乡山水可爱可亲。
这首诗一、三联相连,以景为主;二、四联相连,以情为主,极有法度。“五、六对句,正以不粘煞为佳。”(杜诗镜铨卷十五引李子德语)纪昀说此诗“平正妥帖,无出色处。”未免过苛。
-
陶宗仪 明月孤山处士家 ① ,湖光寒浸玉横斜 ② 。 似将篆籀纵横笔 ③ ,铁线圈成个个花 ④ 。 【注释】 ①孤山处士:指北宋诗人林逋,他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终身不仕,种梅养鹤,人称“西湖处士”。②
-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作品赏析这是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
-
清·方苞 先君子 ① 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② 。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 ③ 出,微行 ④ 入古寺。庑下 ⑤ 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⑥ 。公阅毕,即解貂 ⑦ 覆生,为掩户 ⑧ 。叩 ⑨ 之寺僧
-
细泉兼轻冰,沮洳栈道湿。不辞辛苦行,迫此短景急。石门雪云隘,古镇峰峦集。旌竿暮惨澹,风水白刃涩。胡马屯成皋,防虞此何及。嗟尔远戍人,山寒夜中泣。 作品赏析《水经注》:洛溪水,北发洛谷,南径威武戍,又西
-
《先秦散文·晏子春秋·景公梦二丈夫(谏上·二二)》原文鉴赏
-
【3034】印度战略文化与国防政策(郑汕主编,军事科学出版社,55 7万字,2005年12月第1版)△全书共14章:①印度的地缘特征与战略文化形成
-
红罗袖里分明见,白玉盘中看却无。疑是老僧休念诵,腕前推下水晶珠。
-
汉·刘向 延陵季子 ① 将 ② 西 ③ 聘 ④ 晋,带宝剑以过 ⑤ 徐君 ⑥ 。徐君观剑,不言而色 ⑦ 欲 ⑧ 之 ⑨ 。延陵季子为 ⑩ 有上国 (11) 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 (12) 之矣。致
-
韩众骑白鹿,西往华山中。玉女千馀人,相随在云空。见我传秘诀,精诚与天通。何意到陵阳,游目送飞鸿。天子昔避狄,与君亦乘骢。拥兵五陵下,长策遏胡戎。时泰解绣衣,脱身若飞蓬。鸾凤翻羽翼,啄粟坐樊笼。海鹤一笑
-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