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长·《论语》原文注解与鉴赏
公冶长论语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51〕,斐然成章〔52〕,不知所以裁之〔53〕。”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54〕,怨是用希〔55〕。”
子曰:“孰谓微生高〔56〕直?或乞醯〔57〕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58〕,左丘明耻之〔59〕,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60〕,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颜渊、季路侍〔61〕。子曰:“盍各言尔志〔62〕?”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63〕,敝之而无憾〔64〕。”颜渊曰:“愿无伐善〔65〕,无施劳〔66〕。”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曰:“已矣乎〔67〕!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68〕。”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
超然台上雪,城郭山川两奇绝。海风吹碎碧琉璃,时见三山白银阙。盖公堂前雪,绿窗朱户相明灭。堂中美人雪争妍,粲然一笑玉齿颊。就中山堂雪更奇,青松怪石乱琼丝。惟有使君游不归,五更上马愁敛眉。君不见淮西李侍中
-
题兰溪寺曾栽数十丛,紫茎绿叶领春风。年来萧艾过三尺①,白首看图似梦中。①萧艾,野蒿,臭草。屈原《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
-
《扬权》中提出哲理和政治原则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当时各国之间不断纷争,国内常有臣下杀死君主自立或拥立新君的事,《韩非子》的主要理论就是认为富国强兵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
短篇小说,日本无赖派*作家坂口安吾*著。发表于1946年。它不仅是坂口安吾的代表作,也是无赖派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中描写了一个叫伊泽的
-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1]。 借问酒家何处有[2],牧童遥指杏花村。 [题解]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
-
《海棠·展江亭海棠四首(之一)》咏海棠诗鉴赏
-
《唐璜》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1788—1824)的诗体长篇小说。西班牙贵族青年唐璜,天资聪慧,仪表清秀。16岁时,他与邻居的贵族少妇朱丽娅相恋发生纠葛,被母亲送往欧洲旅行。在去意大
-
相逢十年旧,暂喜一◇同。昔日青衫令,今为白发翁。俟时君子守,求士有司公。况子之才美,焉能久困穷。
-
在诗歌中,怀古题材屡现篇咏,名篇佳作,层见迭出。但在词里,尤其是前期的小令里,却是屈指可数。这大概是因为,感慨兴亡、俯仰今古的曲子词不太适宜在“绣幌佳人······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的场合下演唱的缘故。正因为这样,花间词中欧阳炯等
-
净居寺,在光山县南四十里大苏山之南、小苏山之北。寺僧居仁为余言:齐天保中,僧思惠过此,见父老问其姓,曰苏氏,又得二山名。乃叹曰:吾师告我,遇三苏则祝遂留结庵。而父老竟无有,盖山神也。其后僧智凯见思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