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名言: 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注释: 羚(ling) 羊挂角: 羚羊是一种生活在旷野或荒漠中的兽类, 似羊而大,据说富有灵性, 夜晚把角挂在木上以防隐患。这里用“羚羊挂角”比喻诗的意境超脱。莹彻玲珑: 明亮透彻。凑泊: 会聚, 聚合。相: 佛教中称一切事物外现的形象状态。
句意: 诗歌是用来吟咏情性的。盛唐诗人只在兴趣, 诗的意象超脱, 好象羚羊挂角那样没有痕迹可以找到。因此它的奇妙之处明亮透彻, 不可聚集在一起, 这就好象是空中之音, 相中之色, 水中之月, 镜中之象一样, 语言说尽了但意味没有穷尽。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
-
点 击进入: 孙犁《采蒲台的苇》原文 文章贵在出奇制胜,孙犁的《采蒲台的苇》便如此。初读它,感觉真是有点矛盾。一方面,似乎看不出有什么出类拔萃的地方,文字质朴,明白如话;歌颂抗日军民英勇无畏的主题,也
-
王孙天麒麟,眸子奥而澈。囊空学愈富,屋陋人更杰。我老书益放,笔落座争制。欲求东斋铭,要饮西湖雪。长瓶分未到,小砚干欲裂。不似淳于髡,一石要烛灭。 作品赏析原题:赵景贶以诗求东斋榜铭昨日闻都下寄酒来戏和
-
境缘 ① 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 ② 名,妄 ③ 情从何起。(《五灯会元》卷一) 注释 ①境:境界,佛教中指六识所辨别的各种境界(“六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例如眼识以色空为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高中语文必修三的所有古诗词,内容包括高中语文必修三古诗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古诗文,高中必修三的所有诗词。1.劝学(节选)&《荀子》2.逍遥游(节选)&庄子3.师说&韩愈4.阿房宫赋&杜牧5.赤壁赋&苏轼6.氓&《诗经》7.离骚(节选)&屈原
-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接受研究,接受方法,是西方文学研究中一种新兴的方法论。因为它产生于联邦德国南部康斯坦茨,又称康斯坦茨学派。 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出现了一股非政治化,非思想化的纯学术研究思潮,以美
-
一片花含一片愁,愁随江水不东流。飞飞长傍景阳楼 ① 。 六代只遗芳草在,三园空有乳莺留。白门容易白人头 ② 。 这是一首采用常见手法抒发沧桑之感的小词,但其意境之深远则远非一般作品可比。 花开花落,本
-
月夜刘方平①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②。今夜偏知春气暖③,虫声新透绿窗纱④。【注释】①刘方平(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人。天
-
《先秦散文·礼记·学记(节选)》原文鉴赏 玉不
-
帝视民情,匪幽匪明。惨或在腹,已如色声。亦无动威,亦无止力。弗动弗止,惟民之极。帝怀民视,乃降明德,乃生明翼。明翼者何?乃房乃杜。惟房与杜,实为民路。乃定天子,乃开万国。万国既分,乃释蠹民,乃学与仕,
-
这是陈维崧赠别一位歌女之作。“二度牵衣送我行”十分简洁地交代了重逢再别的情事,和两人的关系。人间离别本来就是难堪的事,何况这离别又发生在情人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