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弘历《题香山寺二首》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弘历《题香山寺二首》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弘历题香山寺二首

弘历

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

自古才华地,当秋罕跸间。

阙峰近巀嶭,伊水俯潺湲。

始见人枫叶,霜前三两殷。

静室暂周旋, 兴怀每怡然。

如斯看水逝,不改是峰连。

画意谁能貌,吟情祗合蠲。

虑输白少傅,已著祖生鞭。

这两首诗作于清高宗乾隆十五年庚午 (1750) 秋。后勒石刻碑,立于清康熙四十七年 (1708) 由学政汤右曾重建的香山寺内,人称“乾隆诗碑”。

第一首主要写龙门香山寺景色之美。白居易修香山寺记云:“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这首诗的开首二句“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即从此化出。但需注意的是,白居易说的香山寺是指唐代的香山寺,位于清香山寺东南,此寺于金元时毁废。清高宗游的则是清代重修的香山寺,而这二句诗则是借白居易赞颂唐香山寺之句来赞颂清香山寺。唐代时,龙门佛寺极盛,有龙门十寺、八寺之说。对于龙门十寺,历来说法不一。一般指乾元、广化、崇训、宝应、嘉善、天竺、石窟、灵岩、奉先、香山。在这十寺中,自以香山寺为首。据唐诗纪事卷十一载:“武后游龙门,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左史东方虬诗成,拜赐。坐未安,(宋) 之问诗后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乃就夺锦袍衣之。”这就是著名的“龙门夺锦”,宋之问的诗题为龙门应制。这首诗虽不免逢谀之词,但对唐时洛阳的繁华及龙门的秀丽景色都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其中如“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二句咏写洛阳春景,明丽如画; 又如“山壁崭岩断复连,清流澄澈俯伊川。塔影遥遥绿波上,星龛奕奕翠微边。层峦旧长千寻木,远壑初飞百丈泉”六句, 咏写龙门的山色水光, 尤称妙绝。 三、 四句“自古才华地, 当秋罕跸间”,宕开一笔,写洛阳自古为才华之地。正是由于这样,作者才在这年秋天特意前来游览。洛阳为九朝故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往今来曾经涌现出许多才华超逸的名人。诸如战国时的苏秦、西汉的贾谊,唐代的张说、祖咏、王湾、杜甫、元稹、刘禹锡李贺等等,犹如群星璀灿。从字行之间可知作者对于洛阳自是渴慕已久的了。“阙峰近巀薛,伊水俯潺湲”二句,将笔锋折回,转写龙门伊水,点出香山寺的位置及其环境的优美。“阙峰”,指阙口及山峰,即指龙门阙口及东西两山。“巀嶭”,山高峻貌。这里可以指龙门东西两山,也可以实指香山 (龙门东山)。一说指山名,不妥。按巀嶭山,一名嵯峨山,又名慈峨山,传说黄帝曾得鼎于此,在今陕西省泾阳、三原、淳化三县交界处。“始见人枫叶,霜前三两殷”二句,写香山红叶之美。大概在当时“香山红叶”也算是香山寺的一大奇景。而这时刚刚入秋,“霜前”已开始变红的枫叶还不太多,只有“三两”片是殷红色的。然而,我们正可以透过这“霜前三两殷”的枫叶,联想到香山霜后的红叶该是满山红遍了吧。于是,在我们眼前顿时会出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奇景。这里,作者既以眼前的所见之奇景作结,又暗寓着一幅更为璀灿的理想之景,可谓景中有景,极富情趣。

第二首主要写作者对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的深切怀念和无限钦仰之情。白居易与龙门香山寺的关系是至为密切的。他一生居洛十八年,晚年定居于洛阳履道里。他曾以私款重修香山寺,并和香山寺的和尚如满结为香火社,又径自取号“香山居士”。他经常在香山寺避暑,洗浴,甚至有一段时间干脆就住在香山寺。在 香山寺二绝其一中,他写道:“家醖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在其二中又说:“且共云泉结缘境,他生当作此山僧。”他又曾与胡杲、吉皎、郑据等八位老人结为“九老会”,时称“香山九老”。书姓名、年齿 (年龄)、写形 (画像)、刻石为“九老图”,在文学史上传为佳话。作为诗人的乾隆皇帝,游览香山寺,自然要想到白居易。首二句“静室暂周旋, 兴怀每怡然”, 写作者在香山寺的“静室”中暂时周回流连, 并不马上离去, 说明他的“兴怀”“怡然 (高貌)”, 心情颇为激动。“如斯看水逝,不改是峰连”二句,写作者在香山寺上凭栏俯瞰远眺。“如斯”句写作者先俯瞰伊水,写近景。论语· 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诗句即从此化出,写作者向下看着伊水自南而北,穿过龙门,然后折流向东流去。“不改”句写作者再向东眺望,写远景。香山寺东边,有万安山、黄华山、委粟山、中岳嵩山等,可谓群山迤逦,连绵不断。“画意谁能貌,吟情祇合蠲”二句,极赞香山寺一带风景之美。过去,人们常说一个地方山水很美,富于诗情画意,或者说江山如画,作者却在此基础上更进一层,翻出新意来,意则说香山寺一带风景之美是天然之美,远比“画意”、“吟情”的人工之美要高得多,或者说,香山寺一带的自然风景之美,那是画技再高的画工也画不成的,也是诗艺再高的诗人无法形容歌颂的。“画意”句只问不答,意即无人能够为之写貌传神。“吟情”句语意确确,说不管什么诗人遇此美景,也只好自甘技穷,为之却步抽手。最后二句“虑输白少傅,已著祖生鞭”,将诗情引向高峰,表现出作者对白居易风流才华钦慕之至。“白少傅”即白居易。因唐文宗大 (太) 和九年(835) 白居易升任太子少傅,故称“白少傅。”“祖生鞭”,用刘琨、祖逖典故。晋书·刘琨传:“琨少负志气,有纵横之才,善交胜己,而颇浮夸。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其意气相期如此。”这里借此典故,以“祖生 (祖逖)”比白居易,而以刘琨自许,表现出作者对白居易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情。结语沉着有力,铿锵有声。



猜你喜欢
  •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

    【名句】明者防祸于未萌 ① ,智者图患 ② 于将来。 【注释】①未萌:苗头没有出现之时。②图患:估计危害。 【释义】明智的人会在灾祸还未出现苗头时就加以防备,聪明的人能够估计到将来可能发生的危害。 【

  • 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高考古诗词重点总结(高中语文古诗词必备知识点)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高考古诗词重点总结,内容包括高中语文古诗词必备知识点,高中语文必背的古诗文给总结一下,求高中重点古诗文。古诗歌鉴赏知识点诗歌鉴赏答题“五读”法: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2、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

  • 《答客难赏析》

    《答客难》是东方朔晚年的作品。他从二十岁负才自荐 可以为天子大臣以来近四十年间,虽然 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时方外事胡、越,内兴制度,国家多事,自公孙弘以下至司马迁皆奉使方外,或为郡国守相至公卿 ,而对他,却一直与对枚皋、

  • 《皇帝上平上皇帝寿乐曲·酒一行罢用万寿无疆赏析》

    【原题】:皇帝上平上皇帝寿乐曲·酒一行罢用万寿无疆之舞

  • 程公许《牡丹》咏牡丹诗赏析

    《牡丹·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程公许春工殚巧万

  • 《燕歌行·别日何易》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燕歌行·别日何易曹丕【原文】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郁陶[1]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涕零雨面毁形颜,谁能怀忧独不叹。展

  • 苏舜钦《过苏州》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苏舜钦《过苏州》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①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②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暮亦行。 ③ 【注释】 ①盘门:苏州城西南门。初

  • 兴师重教古诗词(求一两首尊师重教的古诗,要带诗意)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兴师重教古诗词,内容包括求一两首尊师重教的古诗,要带诗意,有关尊师重教的古诗,有关尊师重教的古诗(一定要古诗)。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

  • 《叙怀》情诗三百首赏析

    叙怀 作者: 徐月英 【原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