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作品《〔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4〕,盖世界浪子班头〔5〕。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 分茶攧竹〔6〕,打马藏阄〔7〕,通五音六律滑熟〔8〕。 甚闲愁到我心头? 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9〕,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10〕,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11〕。 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12〕,更玲珑又剔透。 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13〕,曾玩府游州。
【隔尾】子弟每是个茅草岗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14〕,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踏的阵马儿熟〔15〕。 经了些窝弓冷箭镴枪头〔16〕。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17〕,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铛铛一粒铜豌豆〔18〕,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19〕。 我玩的是梁园月〔20〕,饮的是东京酒〔21〕,赏的是洛阳花〔22〕,攀的是章台柳〔23〕。 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24〕,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25〕。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26〕,尚兀自不肯休〔27〕。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28〕。
〔1〕这篇套曲是关汉卿的自叙传,即曰不伏老,当然是作于他的晚年,可以看作是他对自己一生的写照与总结。 南吕,宫调名,元曲所用十二宫调之一。 一枝花,第一支曲子的曲牌名,依例置于题首。
〔2〕浪子风流:即风流浪子,指有才学、不拘礼法而放荡不羁的人。
〔3〕煞:拈、弄之意。
〔4〕郎君:本为公子,此指风流浪子。
〔5〕班头:首领。
〔6〕分茶:一种古代的游戏技艺,把茶均匀地分注在小杯里待客。今日本茶道或即此文化传播之遗留。攧竹:或叫“挑竹”,大约是一种将一把竹签顿乱,再加挑动的游戏。
〔7〕打马:用五十四枚象牙制的圆牌,上面标刻马名,用掷骰子打马牌以决胜负。是宋元时流行的一种博戏。藏阄:即拈阄,把书字的纸片或其他小物件握于手中,让对方猜测的游戏。
〔8〕五音六律:泛指音乐。五音,即宫、商、角、徵、羽。六律,本为十二律中的六个阳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这里泛指音律。
〔9〕银筝:用银装饰的筝。
〔10〕玉天仙:与上句中的银筝女、下句中的金钗客均指妓女。
〔11〕金钗客:头带金钗的女子。金缕:金缕衣,曲子名。金瓯:指极名贵的酒器。
〔12〕排场:指杂剧等文艺的排练与演出。风月功名:指婚外风流恋情或舞台表演中的男女情爱。这句意思是我在文艺演出这一行里出类拔萃。因古代演员与妓女往往合而为一,故有此说。
〔13〕锦阵花营:指勾栏与青楼等游乐场所。都帅头:最高统帅。
〔14〕子弟:沉溺于青楼妓馆的青年公子。每:同“们”。
〔15〕阵马儿:战场上的马队,此指打猎的马队。古代往往以围猎代替军事演习,游牧民族更是如此。
〔16〕窝弓:猎人埋藏在草丛中的伏弩,触动消息就能发出箭来。鑞(la)枪头:光亮而不锋利的枪头,一般做仪仗用,喻中看不中用。鑞是一种铅锡合金,属于软质金属。
〔17〕恰不道:常言道,虽说是。
〔18〕匾:同“扁”。铜豌豆:或作铁豌豆,元曲中隐指嫖客。
〔19〕恁:您,你们。锦套头:骗人的圈套。
〔20〕梁园:又名兔园,汉梁孝王在开封营建的苑囿。这里泛指醉人的游乐场所。
〔21〕东京:宋代以汴京即今开封市为东京。
〔22〕洛阳花:指牡丹花。洛阳牡丹自唐朝以来即著名于天下。
〔23〕章台柳:指代妓女。唐传奇柳氏传云,韩翃与住在章台的妓女柳氏相爱,后因长期别离,韩有寄柳氏词曰:“章台柳,章台柳,今日青青尚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24〕蹴踘:宋元时一种与今日足球相类的踢球游戏。打围:打猎。插科:即插科打诨,指说笑话逗乐。
〔25〕咽作:不详。 或是一种通俗歌唱,燕南芝庵唱论有“敦拖呜咽”和“高不揭,低不咽”之说。
〔26〕歹症候:坏毛病。
〔27〕兀自:仍然。
〔28〕烟花路:指青楼妓院。 烟花是妓女的代称。
这篇套曲是作者的自画像,也是中国诗史上的奇作。关汉卿运用恣肆泼辣的语言和铺陈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和炫耀自己的风流浪漫生活。他看透了传统价值体系和寄生其间的那些正人、大人们的虚伪、庸俗与卑鄙,宁可做“小人”、做“魔鬼”而拒绝做君子、成圣贤,而且死不悔改,让那些正人君子们去恼怒去疯狂去叫骂吧!曲子在玩世不恭、浪荡人生的骨子里,充分表现了一个非理性主义者反传统反世俗的极端偏激与极端刻毒的情绪。
-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作品赏析【注释】: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遇刺身死,白居易上书要求严缉凶手,因此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他被撵出长安,九
-
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倾?相倾
【名句】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 ① ,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
-
王安石 某启: 承诲喻累幅,知尚盘桓江北,俯仰逾月,岂胜感怅! 得秦君诗,手不能舍。叶致远适见,亦以为清新妩丽,与鲍、谢似之。不知公意如何? 余卷正冒眩,尚妨细读。尝鼎一脔,旨可知也。公奇秦君,数口之
-
巫山高无名氏【原文】巫山[1]高,高以大;淮水深,难以逝[2]。我欲东归,害梁不为[3]?我集无高曳[4],水何梁汤汤回回[5]。临水远望,泣下
-
俞安期《刘仙巖十咏爲张质卿赋(并序):通明阁》写景抒情诗词赏析
刘仙巖十咏爲张质卿赋(并序):通明阁刘仙巖(1),仙人刘仲远所居。抵山之半,入户旋返而上登者,爲升真洞,仲远鍊真沖举(2),咸在兹焉。左
-
孤云出岫本无依,胜境名山即是归。久向吴门游好寺,还思越水洗尘机。浙江涛惊狮子吼,稽岭峰疑灵鹫飞。更入天台石桥去,垂珠璀璨拂三衣。
-
这首诗题目表明诗人漂泊无归之感,着眼“野泊”二字。“可怜江月乱中明”破空而来,忧愤无端,领起全篇。时荒世乱,万物失色,而江月不管兴亡,在乱中依旧光耀如昔,不能不引起诗人的怜惜,这一句实际已交代了题目,“江月”点“野泊对月”,而“乱”字点
-
【名句】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语出宋代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诗。世界上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不过是缺少九方皋那样的善于相马的人罢了。比喻人才到处都有,只是识才之才难遇。
-
两江交汇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里有一个飘散着醇香的美丽小城,唤作酒城泸州,而泸州有一个好听的故称叫做江阳。江阳的秋
-
(王献之)尝与兄徽之、操之俱诣谢安,二兄多言俗事,献之寒温而已。既出,客问安王氏兄弟优劣,安曰:“小者佳。”客问其故,安曰:“‘吉人之辞寡’,以其少言,故知之。” ○《晋书·王羲之传》 事亦见南朝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