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螃蟹无通判”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有螃蟹无通判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国朝自下湖南,始置诸州通判,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尝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太祖闻而患之,下诏书戒励,使与长吏协和。凡文书,非与长吏同签署者,所在不得承受施行,至此遂稍稍戢。然至今州郡往往与通判不和。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世余杭人也。杭人嗜蟹,昆尝求补外郡,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曰:‘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至今士人以为口实。”
【释义】这一典故反映了古代做官的人的愿望:希望不受制于人,而又能投合自己的爱好。
【例句】黄花又开,朱颜未衰,正好忘怀。管甚有监州,不可无螃蟹。(薛昂夫〔双调·庆东原〕西皋亭适兴)作者游西皋亭,暂时忘却做官所受到的种种牵制和麻烦,因而说管它有没有监州,且持紫蟹赏黄花尽兴宴饮。
-
碧玉班班沙历历,清流决决响泠泠。自从造得滩声后,玉管朱弦可要听?
-
我的前生,或许真的是江南的一介布衣或者士子,不然,我不会对眼前的一切这么熟悉,连同空气中那股淡淡的水乡气息。三墩古镇,朴拙,自然,
-
马上谁家薄媚郎,临阶下马坐人床。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作品赏析鹤依旧编在宝应元年。马上谁家白面郎①,临阶下马坐人床②。不通姓氏粗豪甚③,指点银瓶索酒尝④。(此摹少年意气,色色逼
-
题解 挽歌,是哀悼死者的歌。这里作者借拟挽歌,来抒发自己内心愤慨的诗篇。这首诗是《拟挽歌辞》三首中的第一首。 原文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
-
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开。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但见瀑泉落,如潈云汉来。闻君写真图,岛屿备萦回。石黛刷幽草,曾青泽古苔。幽缄倘相传,何必向天台。
-
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诗人紧扣诗题,意在言外,写出两层意思,一层是说穷困潦倒,只得餐霞食柏,权且充饥,这是明意。除此之外,还有另一层言外之意,在古人看来,明霞翠柏均非凡俗之物,杜甫此语出自《列仙传》“赤松子好食柏实”和司马相如
-
文學写作与民族记忆的话题,说得简单点儿,就是想象与记忆、飞鸟与大地的关系问题。记忆如何在想象中闪光,想象如何在记忆中展开?这就需要
-
李白《结袜子》 李白 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 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 《结袜子》,《乐府诗集》里列在《杂曲歌辞》里,后魏温子升就写过一首《结袜子》,当是南北朝时北朝的民间杂曲。李白
-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刘长卿的诗句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这句诗意味深长,直指古调音乐的衰落。上一句应为“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下一句则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乡愁的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惋惜。古调多指传统音乐,文章抱怨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冷漠和遗忘,同时展示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刘长卿以流畅的诗句,真情流露地将自己的情感刻画在作品中,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句诗句寥寥数言,却传达了深刻的思考和情感,使人为之动容。
-
苏轼 臣闻好兵,犹好色也。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贼民之事非一,而好兵者必亡:此理之必然者也。夫惟圣人之兵,皆出于不得已。故其胜也,享安全之福;其不胜也,必无意外之患。后世用兵,皆得已而不已。故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