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作《褚遂良枯树赋》鉴赏
枯树赋,行书,刻帖本,为褚遂良传世行书中的代表作品,写于贞观四年(630)。
枯树赋原为南朝梁人庾信所作,当时庾信生活在北方,不为北人所重,因写了这篇枯树赋而使人刮目相看,因此枯树赋作为文学作品,在当时亦是很有影响的佳作。
此帖后无书人落款,这样就为枯树赋是否出于褚遂良手书留下了疑问。据专家们研究,褚书枯树赋最早载于唐徐浩写的古迹记。北宋时的魏春寿也曾收藏过它,并请苏颂写了跋文。跋文当时就指出枯树赋卷末只题贞观四年为燕国公而书,无书人落款,並指出徐浩所记枯树赋为屏书,在宋时已成为横卷,所以苏颂认为: “岂非后之好事者重装褙以便缄藏邪,抑河南书此赋,自有别本邪,不可复知也。”而这些现象与我们在刻帖中见到的褚书枯树赋完全吻合,可见刻帖乃依据宋时的横卷而出,尽管是刻帖之章法,现在读来依然奕奕有神,但它毕竟已与原作有别了。
苏颂在看到枯树赋时还说过:“观其笔力遒媚逼似二王,非河南不能为也。”苏门四学士之一晁补之在跋褚书枯树赋时也说: “此本皆兰亭笔法,识者寡云。” (见鸡肋集)可见当时才只有34岁的褚遂良已经将二王笔法练得炉火纯青。当然如果与他于贞观十六年所书的孟法师碑 (褚46岁) 、贞观二十三年所书的文皇哀册 (褚53岁)、永徽四年所写的雁塔圣教序(褚57岁)相比,显然枯树赋尚未脱出二王窠臼,并不象他四十以后的作品逐渐表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褚书枯树赋出色地继承了二王的遗风,不仅用笔精致,而且通篇流贯畅达,字与字多不相连属,似多得于志气和平、不激不厉的大王内法。但观其结字,起笔收笔处钩、捺有力,姿媚跃出,却又似取之于小王外拓法。我们从这种“第状其美丽之态”的趣味,却已可窥见褚遂良以后形成自己风格的端倪。古代许多书家都曾以枯树赋上追王羲之笔法,所以它对于今天学习王派书法的人来说,亦是极好的临习范本。
-
《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勤学类名言赏析《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4227】大国大城(陆铭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 5万字,2016年7月第1版,49元)上、下篇9章:上篇——大国难题:[1]中国经济的欧洲化;[2]
-
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
-
两畿相望东与西,书来三日犹为稽。短篇投子譬瓦砾,敢辱报之金褭蹄。文章至宝被埋没,气象往往干云霓。飞黄伯乐不世出,四顾骧首空长嘶。嗟哉我岂敢知子,论赖子初指迷。子言古淡有真味,大羹岂须调以齑。怜我区区欲
-
移家入新宅,罢郡有余资。既可避燥湿,复免忧寒饥。疾平未还假,官闲得分司。幸有禄俸在,而无职役羁。清旦盥漱毕,开轩卷帘帏。家人及鸡犬,随我亦熙熙。取兴或寄酒,放情不过诗。何必苦修道,此即是无为。外累信已
-
作者: 张俊山
-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商隐的诗句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翻译: 向晚时光的心情不舒畅,驱车登上古老的原野。 夕阳无限美好,只是时间接近黄昏。 上一句: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下一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出处】唐·李商隐《登乐游原》。【译注】傍晚时我的心情不佳,驾车登上了古代的乐游原,观 -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眄视指使
名言: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
【名句】秦失其鹿 ① ,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 ② 者先得焉。 【注释】①鹿:比喻政权。②疾足:跑得快。 【释义】秦朝失掉了政权,天下之人都来抢夺它,才干突出跑得快的人率先得到了它。 【点评】抢夺政
-
《资本论》 马克思的最主要著作,是马克思毕生研究的成果。全书共4卷。第1卷(德文版)于1867年出版;第2、3卷在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编辑,分别于1885年和1894年出版;第4卷经考茨基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