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和而不流”注释、译文和感悟
注释
①和:和气,和谐。②不倚:不偏不倚。
【译文】
君子能够做到与人和气相处而不随波逐流(或与人和谐相处而不同流合污),立场客观公正而不偏颇。
感悟
和而不同。既坚持了原则、坚定了自己的立场,又不伤和气,这是中华民族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国际关系的一种智慧。
-
蝉翼轻绡傅体红,玉肤如醉向春风。深宫锁闭犹疑惑,更取丹沙试辟宫。监宫引出暂开门,随例须朝不是恩。银钥却收金锁合,月明花落又黄昏。
-
青骢马肥金鞍光,龙脑如缕罗衫香。美人狭坐飞琼觞,贫人唤云天上郎。别起高楼临碧筱,丝曳红鳞出深沼。有时半醉百花前,背把金丸落飞鸟。自说生来未为客,一身美妾过三百。岂知斸地种田家,官税频催没人织。长金积玉
-
泰誓上第一泰誓上第一 【原文】 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作《泰誓》三篇。惟十有三年春[1],大会于孟津[2]。王曰
-
刘禹锡《浪淘沙》 刘禹锡 八月涛声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淘沙词共九首,此处选的《八月涛声》是第七首。浪淘沙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为刘禹锡、白居易创为词牌
-
此词写于乾隆五十三年秋、高鹗中顺天乡举时与恋人畹君久别相会的情景。作者科举得意之时,又与所恋之人久别重逢,天从人愿。字里行间透露出由衷的欣喜之情。全词写得情真意挚,缱绻缠绵,雅丽和婉。
-
方觐子规啼平羌江口江水清,峨眉山头山月明。江楼望月人未寝,肠断子规啼一声。作者简介方觐(1680?—1730年),字近雯,皖南歙县(今安
-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语出宋林升《题临安
-
《夜书所见》中的“见”是一个古今字,但在本文中是看见,所见的意思。所以在这里应读“jiàn”。全诗的理解应为:(题目)在孤寂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诗句)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最记挂是自己疼
-
送别张中行先生张先生以散文作家出名,其实他首先是一位学人,是一个思想者。他学的是中国文学,是周作人的学生,看得出周作人的文学观对他
-
【说明】 《通鉴》 卷九至卷十一记载了楚汉战争。 发生于公元前三世纪末的楚汉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之后,由义军领袖转变为封建统治者的项羽和刘邦,为争夺革命胜利果实和最高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