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寄斩蛇》全文和鉴赏
·干 宝·
东越闽中,有庸岭,高数十里。其西北隙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余围,土俗常病。东冶都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福。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都尉、令、长,并共患之。然气厉不息。共请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养之。至八月朝祭,送蛇穴口。蛇出,吞啮之。累年如此,已用九女。
尔时预复募索,未得其女。将乐县李诞家,有六女,无男,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父母不听。寄曰:“父母无相,惟生六女,无有一男,虽有如无。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父母慈怜,终不听去。寄自潜行,不可禁止。
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先将数石米餈,用蜜灌之,以置穴口。蛇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糍香气,先啖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越王闻之,聘寄女为后,拜其父为将乐令,母及姊皆有赏赐。自是东冶无复妖邪之物。其歌谣至今存焉。
〔选自搜神记〕
●●李寄斩蛇以四百余字的篇幅塑造了一个善良、机智、勇敢的少女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恰当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这是这篇微型小说的主要特点。
对比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诗歌常用对比,如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通过对比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对立,表达了对贫富不均现象的不满。散文常用对比,如鲁迅忽然想到(+)中有一句:“他们是羊,同时也是凶兽;但遇见比他更凶的凶兽时便现羊样,遇见比他更弱的羊时便现凶兽样……。”鲁迅先生用羊和凶兽作对比,勾画出奴才的两副截然相反的面孔:对主子唯命是从,像只温驯的羊,对普通群众却大放威福,像吃人的野兽。通过对比充分揭示了奴才的丑恶灵魂,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憎恶。小说中运用对比同样会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有比较才能有鉴别。美与丑、善与恶、谦虚与骄傲、光明与黑暗、诚实与虚伪……相互之间通过对比,各自的特点就更鲜明突出。李寄斩蛇这篇微型小说正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围绕着蛇害,层次井然地展开了叙述和描写,突出了李寄的性格特点。
小说一开头就竭力渲染蛇之大及其危害之严重,突出了人们除蛇害的迫切心情。地方官先用牛羊祭蛇,无效。后又征集十二三岁童女来祭。每年八月送入蛇穴,年年如此,已送了九女而蛇害未除。这充分反映了官府的昏庸无能,为下文写李寄斩蛇作了铺垫。
正在地方官束手无策的时候,不幸的命运轮到了李寄的头上。她“应募欲行”,父母慈怜,舍不得让她去,但“寄自潜行,不可禁止”。小说没有提及那些已送入蛇穴的少女,当年哭哭泣泣喊爹叫娘的惨状。但对比之下,李寄果断地应募前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勇敢的行动。她是很明智的,明白“应募”之事是无法避免的,与其哭哭泣泣伤父母的心,还不如豁出去,还可死里求生。行前宽慰父母的一番话,表明李寄是很有孝心的。她不是消极地应募送死,而是冒险为民除害,以图死里求生。那些迷信而无能的地方长官只想用牺牲他人之女的办法缓解蛇患,他们的做法与李寄勇敢果断的行动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显示了李寄的精神境界和个性特点。
李寄斩蛇的过程是小说描写的重点。
李寄行前已想好对付蛇的办法,事先准备好剑、咋蛇犬及喂蛇的食物,说明她果断地去应募并不是盲目的,而是胸有成竹的。
蛇出来,“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果然名不虚传。李寄在关键的时刻放犬,在犬咬蛇的时候,她从后面用利剑把蛇砍伤了几处。蛇痛急,便跃出洞口,“至庭而死”。斩蛇的每一个步骤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描写得真实可信。通过对斩蛇过程的具体描写,充分表现了李寄智勇双全、果断有为的性格特点。这与地方官府的昏庸无能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李寄的形象。
-
[原 文] 灌水①之阳②有溪焉,东③流入于潇水④。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⑤是⑥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⑦也,名之以其能⑧,故谓⑨之染溪。予⑩以愚触罪,谪潇水上(11)。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12
-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今乐清市淡溪镇)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与繁忙。前呼
-
雕阴之战是战国时期,秦魏之间在雕阴(今陕西甘泉县道镇兰家川一带)进行的一次战争。战国初期,延安以南属魏国之域,以北为赵国领土。雕阴之战的起因是魏国设想在这里进攻秦国,可以减轻秦国对魏国西长城的压力。因
-
《箭与歌》 朗费罗 我向空中射出一支箭, 不知它落到哪里; 它飞得好快呵, 眼睛跟不上它的踪迹。 我向空中吐出一支歌, 不知它落到何方; 谁有这样尖、这样强的眼力 能追上歌声的飞翔? 很久很久以后,在
-
词的上片一开头,作者便调动读者的视觉与听觉,让人们看到的是“衰柳”,听到的是冰冷的潮水打着空城而退去声音。看上去作者是在写景,而实际上就像传感系统一样,作者非常敏锐地从“衰柳”上,从冷潮中,感到了苍凉冷落,并且把自己这种深沉
-
秋后风光雨后山,满城流水碧潺潺。烟云好处无多子,及取昏鸦未到间。洛邑従来天地中,嵩高苍翠北邙红。风流耆旧消磨尽,只有青山对病翁。(谓富公也。)白汗翻浆午景前,雨余风物便萧然。应倾半熟鹅黄酒,照见新晴水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革命古诗词手报,内容包括烈士纪念日手抄报古诗,红色文化手抄报诗歌经典,勿忘国耻爱我中华抗战诗词手抄报。下面有图片和诗歌,参考一下吧! 满意请采纳! ★赞颂祖国的诗歌一★: 习习的秋风啊!吹着,吹着! 俺要赞美俺祖国的花
-
尔佐宣州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五落洞庭叶,三江游未还。相思不可见,叹息损朱颜。
-
刘仙伦《题岳阳楼》 八月书空雁字联,岳阳楼上俯晴川。 ② 水声轩帝钧天乐,山色玉皇香案烟。 ③ 大舶驾风来岛外,孤云衔日落吟边。 ④ 东南无此登临地,遣我飘飘意欲仙。 【注释】 ①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
-
【3924】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著,刘国伟译,中华书局,30万字,2016年1月第1版,30元)△共十卷。故事以苏格拉底下到比雷埃夫斯为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