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诗《箭与歌》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箭与歌
朗费罗
我向空中射出一支箭,
不知它落到哪里;
它飞得好快呵,
眼睛跟不上它的踪迹。
我向空中吐出一支歌,
不知它落到何方;
谁有这样尖、这样强的眼力
能追上歌声的飞翔?
很久很久以后,在橡树上
我找到那支箭,还不曾折断;
还有那支歌,也被我找到,
从头到尾藏在朋友的心间。
(杨德豫 译)
【赏析】 在这首诗中,箭是歌的象征。诗人希望他的歌像箭一样飞行,传遍四面八方。也许歌在传播的时候从人们耳边掠过,再好的眼力也无法追踪它的去向,但是正像一支好箭会射中遥远的目标而不被折断,一首好歌会飞向遥远的朋友们的心间,并被完整地保存在那里。诗人通过箭与歌的比喻,表明了他对诗歌的审美态度: 诗歌应该像箭一样,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它的目的是要打动朋友们的心,成为朋友们心中的歌。
朗费罗正是按照他自己的这种诗歌理想来进行创作的。他的诗歌朴实、真诚,充满朝气和力量,有箭一般向前猛冲的锐气,表现出当时美国人民奋力开拓、奋力进取的时代精神,唱出了一个开发新世界的新的民族的心声,所以他的诗歌在美国家喻户晓,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甚至在欧洲也比一些著名诗人赢得更多的读者。
这首诗虽然短小,但是它仍然实践了朗费罗为诗提出的三个要求: 娱悦、鼓舞和教导。这首诗歌的语言明快,音韵优美,比喻贴切,给读者的想象留有充分的余地,令人读后对朗费罗所提倡的那种诗歌的内在力量有更深刻、更形象的感受,因而达到了一种审美上的娱悦。同时,朗费罗也以他在诗歌中所向往的那种诗歌的气势和诗歌理想鼓舞并教导了读者和其他诗人。
-
《牡丹·吉祥寺赏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苏轼人老
-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这首诗写长江峡口送别友人,当是在剑南节度使韦皋幕中任职时所作。 首句入手擒题,点明送别的地点、景物和季节。诗人峡口送友,见落
-
摘要: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要说夕阳西下,天色已晚,看晚霞四射,还能映红整个天空。诗人以形象的比喻,表达出老而不衰,仍想干一番事情的乐观进取精神。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来比喻年纪虽老而仍能干一番事情。 莫
-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
名言: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
【原题】:魏漕彦成昔宰弋阳政绩上闻召对改秩予适当词命后自台郎出守滁垦荒田千二百顷柄国者挟妻家私憾惟为罔功钭漕囊阳修筑大堤御水患又以为妄作与洪兴祖为程伯禹刊论语解至周公谓鲁公有太息流涕之言彦成遂被竄于钦州柄国者死例逢赦宥归道南岳以大篇侑酒十尊
-
《旧约》节选 在耶路撒冷作王,大卫的儿子、传道者的语录。 万事都是虚空 传道者说:虚空,虚空,人生虚空,万事都是虚空。人在太阳底下终生操作劳碌,究竟有什么益处?一代过去,一代又来,世界大地却永不改变。
-
原题:二月十一日夜风月甚佳过水绘园听诸郎弦管灯下因遣家信凄然不成一字赋此以寄闺人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述医者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医生的古诗词,描写医生的古诗词,描写医生的古诗词。描写医生的古诗词推荐一首刘禹锡的《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如下: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唐代 刘禹锡劳动诸贤者,同来问病夫。添炉
-
雕塑不是一门科学,是一项最最机械的手艺。因为它使雕塑家满头大汗,混身疲劳。对这种艺术家,只要会简单地量量四肢,懂得动态和姿势的原理便足够了。作品完成之后,展示于眼前的也只是原物的本来面目,丝毫不能使观
-
夏至节气分为三候:“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植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开始衰退。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夏至美文(通用18篇),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夏至美文 篇1 那一年夏天,我们在那里度过了青春颠覆的年华;那年的夏天,香樟一如既往地席卷了这座埋藏至多回忆的城市;那年夏天,如果……如果我们没有在那时的转角相遇,那也剪辑了相爱的过程。。。或许,这样的结局就不会一直伴着我,直到香樟零落的残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