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典故“微之”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微之
【出典】 旧唐书卷一六六元稹传:“元稹字微之,河南人。……九岁能属文,十五两经擢第。二十四调判入第四等,授秘书省校书郎。二十八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登第者十八人,稹为第一,元和元年四月也。制下,除右拾遗。”参见“压倒元白”条。
【释义】 唐代元稹字微之,科场考试屡捷,二十八岁时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获第一名,因得授官右拾遗。后人咏科举题材之诗词时,常以之为榜样。
【例句】 摇毫铸藻,纵有微之应压倒。(葛立方减字木兰花·四侄过省候廷试席上作1344)这里作者夸赞其侄儿富于文才,预言他在廷试中定能战胜元微之似的人物。
-
〔原文〕 谁谓河广? 一苇杭之。 谁谓宋远? 跂予望之。 (鲁齐跂作企。) (广、杭、望,阳部。) 谁谓河广? 曾不容刀。 谁谓宋远? 曾不崇朝。 (刀、朝,宵部。) 〔译文〕 谁说黄河宽无边?一叶扁
-
明·佚名饰不可过,亦不可缺。淡妆浓抹,唯取适宜耳。首饰不过一珠一翠,一金一玉,疏疏
-
作者: 董笔正 【本书体例】
-
将帅之忍第九十八将帅之忍第九十八 阃外之事,将军主之,专制轻敌,亦不敢违。卫青不斩裨将而归之天子,亚夫不出轻战而深沟高垒。军中不
-
泽涸,蛇将徙。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者。子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必以我为神君也。”乃相衔负以越公道而行。人皆避之,曰:“神君也。” ——《韩非子·说林上》 这则寓言是
-
李攀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古代诗歌精选
李攀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郡城挽离意,重来望处迟。 岑柯有愁色,江郭见行期。 黄犊恨逃走,白云愁不移。 荡舟吴蜀晚,醒酒楚山慵。 晓角催离麾,寒山动别离。 但存千里信,未说万金辞。 明时远离汝,何必断肠时。鉴赏:
这是一首唐代李攀龙的《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诗人以离别为主题,描绘了江西出行的场景和情感。诗中使用了许多意境深远的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4407】“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选编(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党建读物出版社,22 3万
-
周密《齐东野语》称毛熙震词“中多新警,而不为儇薄”。词家论词,具有见地。其新警处,不在字而,而在巧思。这首词,写闺中人静夜独居、忆念离人的情状,运笔纤回,含思缥缈。于篇终见意,曲尽掩抑难言的境况。询为五代词中高格。《菩萨蛮》词,前有温飞
-
不会人间闲草木,预人何事管兴亡。
-
【原题】:上后乐刘先生左史十首用襄阳诗两句行藏坚晚节进退法先民为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