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花诗词之《白梅》全诗原文鉴赏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王冕以画梅负盛名,清朝朱方蔼在画梅题记中说:“画梅须高人,非人梅则俗,会稽煮石农,妙笔绘寒玉。”“会稽煮石农”即王冕。“会稽”是他隐居的地方,“煮石山农”是他的号。他不但工于画梅,也长于咏梅,这首咏白梅诗,语言明快流畅,意境优美深邃,颇得“平中见奇”之妙。
开头两句“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将白梅与桃李做了生动的比照,由于志趣不同,置身的生态环境也不同,随之也造就了他们的不同的品格。白梅志趣高远,不愿同桃李一样混迹芳尘,流于俗艳,而是择“冰雪林中”而生,择“冰雪林中”而长,在“冰雪林中”孕育它的“清香”,塑就它的高格逸韵。“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忽然”二字承上启下,化静为动,用得极妙。也不知道是在哪一个夜间,静默的白梅枝上“忽然”绽开花蕾,“清香”大发。它把清香之气散开来撒向乾坤,化为万里春色。于是,以香满天下为己任的“白梅”便最终实现了它的自身价值。
这首诗中的白梅形象与诗人的自我形象重合一体,“梅即我,我即梅”。“清香”散作“万里春”是白梅理想,也是“我”的理想。王冕幼年家贫,自学成材,仕途一直不曾得意,济世之志却难以忘怀。他曾“仿周礼著书一卷,坐卧自随,秘不使人观。更深人寂,辄挑灯朗讽,既而抚卷曰: ‘冕未即死,持此以遇明主,尹吕事业不难致也’”(王冕传)。不管是“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还是“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他的意愿是明确的,就是要以梅之“清香”、梅之“清气”,驱除乾坤间的浊气、俗气,赢得属于梅之高格的万里春色。
-
《园丁之歌》本是“文革”中的一出话剧,塑造的是一位新中国培养出来的以全面贯彻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取得很大成绩的教师俞英的形象。她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把转变学生的思想放在工作的首位,带头深入
-
山鹧鸪 作者: 白居易 【
-
我笑陶渊明,种秫二顷半。妇言既不用,还有责子叹。无弦则无琴,何必劳抚玩。我笑刘伯伦,醉发蓬茅散。二豪苦不纳,独以锸自伴。既死何用埋,此身同夜旦。孰云二子贤,自结两重案。笑人还自笑,出口谈治乱。一生溷尘
-
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 作品赏析【鹤注】后有《涪江泛舟送韦班》诗,韦当是涪江尉。《晋书·许孜传》:有鹿犯其松栽。落落出群非榉柳①,青青不朽岂杨梅②。欲存
-
《风云龙虎(风云会)》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易经·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释义】本意为“同声相
-
[宋]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
作品: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简介本篇选自《李太白集》。抒写了作者与弟兄春夜宴饮于桃
-
【注释】 选自《尚书·舜典》。 诗言志:诗是用来表达人的志意的。志:意,思想。 歌永言:歌是延长诗的语言,舒缓地徐徐地咏唱,以突出诗的意义。永,长。一说通“咏”。“永言”即咏唱诗的语言。 声依永:声音
-
古文·待漏院记 王禹偁天道不言(1),而品物亨
-
规矩者,方圆之正也。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而正方圆。虽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故虽有明智高行,背法而治,是废规矩而正方圆也。(《管子·法法》) 【注释】 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