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之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全译、翻译和译文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2。白日丽飞甍3,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4,杂英满芳甸5。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6。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7?
【注释】
1.这首诗写登山临江所见春晚之景和遥望京师而引起的故乡之思。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南岸,上有三峰,南北相接。这诗约是离京出任宣城太守时所作。
2.涘:岸,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河阳”,县名,故址在今河南省孟县西。“京县”,指洛阳。潘岳河阳县诗:“引领望京室,南路在伐柯。”以上二句以古人的望京比自己的望京,以霸陵、河阳比三山,以长安、洛阳比金陵。
3.甍(音meng):屋顶。飞:是形容屋顶两檐张开象飞鸟展翅。
4.覆春洲:形容鸟很多。
5.英:花。甸:郊野。
6.霰:雪珠。
7.鬒(音zhen):黑发。
今译
我象是王粲,
登上那高高的灞陵岸,
回首眷望那故国长安。
我象是那潘岳,
怀才不遇,辞别京城。
翘首回望在河阳县。
京城那雄伟的宫殿,
象飞鸟展翘的两檐,
在阳光的照耀下,
——参差可见。
天边的晚霞散开,
象是飘动的锦缎,
远处的澄江,
如同一根凝止的白练。
在春天的绿洲上,
有无数喧闹的鸟儿
象月光洒满;
在芳香的郊野,
有无数初开的花儿,
象星星般眨眼。
羁旅他乡,空思念
一年又一年,
何时能与故乡亲友
举杯再欢宴?
归程佳期,徒然
令我烦恼增添,
老泪纵横,如雪珠
点点。
象我这般,思乡
苦恋,
又怎能,让黑发不变?
-
《汉魏六朝散文·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原文鉴赏
-
【注释】:
-
《秋海棠·贺新郎秋海棠》咏秋海棠诗鉴赏 杨绍
-
【注释】:多景楼在京口(今江苏镇江 )北固山甘露寺内。这里面临长江,地势突兀,极目远眺,万里山川可收眼底 。乾道六年(1170)知润州军州事陈天麟重建,并作《多景楼记》云 :“至天清日明,一目万里,神州赤县 ,未归舆地,使人慨然有恢复意。”
-
【注释】:此词抒写女子寒食、清明时节春夜怀人的情怀。词中对“春寒夜”的景色描绘得较为细腻、生动,对“玉楼人”因感春而引发的行动也有较多刻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上片写室内气氛和室外景象,而“风”则是把室内的情和室外的景连结在一起的纽带。是“
-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
名言: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 句意: 孔子教导弟子, 各因其材性, 有从政事角度进行教育的, 有从言语角度进行疏导的, 有从德行的角度进行感化的。 出处: 宋
-
一、李云雷与底层文学李云雷是中国“底层文学”的命名者,也是从事“底层文学”研究和评论的开路先锋。2005年,自从曹正路的《那儿》引起文
-
卷耳 【原诗】:采采卷耳(1),不盈顷筐(2)。
-
去马疾如飞,看君战胜归。新登郄诜第,更著老莱衣。汉水行人少,巴山客舍希向南风候暖,腊月见春辉。
-
1、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 2、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唐)李商隐《无题》 3、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五代)李煜《更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