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绍炯《贺新郎秋海棠》咏秋海棠诗赏析
秋海棠·贺新郎秋海棠咏秋海棠诗鉴赏
杨绍炯
几点胭脂透。最多情,秋千架下,几丛如绣。花面可如人面好,只看泪痕低溜。肠断了,新凉时候。记得亭前春睡足,照红妆,金屋还伊門。帘卷处,淡蛾皱。而今换作秋容逗,带枝枝,烟愁雨泣,可怜依旧。小院苔盆偎傍冷,还是绿肥红瘦。更开向南墙阴后。生怕东风多薄倖,晕红潮,合佐黄花酒。通明殿,又谁奏!
读罢这首词,你会深深感到,秋海棠是一种丰姿绰约的花卉,非但耐人观赏,而且经得起吟味。
词的起句即抓住此花的特征,它非但花色淡红,连茎儿也微红,似乎浑身都浸透了胭脂一般。以胭脂形容花色,并非这位词人的创举。杜甫就有诗云:“林花着雨胭脂湿。”李煜〔鸟夜啼〕词也云:“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然而不同的是前人写的是落花,此处写的是正在开着的花,而且词人以一“透”字作“胭脂”的补语,更加强了这胭脂在读者心目中的印象,犹如磁铁一样把你紧紧抓住,非要往下读不可。“最多情”以下三句。点出地点是在园中;“花面”二句,点出时间是在凌晨;“新凉时候”,则暗示节序是在秋季。然而它不是平铺直叙,也不是作琐屑的交代,而是按照填词的法则,以情语注入景语;以拟人化手法,表现出秋海棠的美丽。你看秋千架下,一丛丛秋海棠,好似少女娇嫩的面庞,带着泪痕也似的露珠,在秋风中开放。不由人不产生怜爱。其中“花面可如人面好”,化用唐人崔护过都城南庄“人面桃花相映红”诗句,因前有“胭脂”句作铺垫,故不觉其突兀与生硬。而“肠断了”三字,则又合乎此花的别名。从行文逻辑而言,花儿之所以流泪,是因为它痛苦(肠断),这也是顺理成章的。词笔至此,一气流贯,完成了一个自然段落。
自“记得”以下,是结构上一大转折,从秋海棠联想到一般海棠,并进一步写了想象中的美人。“春睡足,照红妆”,语本苏东坡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红烛照红妆。”僧惠洪冷斋夜话指出东坡此二句事见太真外传,曰:“上皇(唐明皇)登沉香亭,诏太真妃子(杨贵妃)……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故此词化用东坡诗时,也在前面加上“亭前”二字,可见也在暗喻杨贵妃。如此则海棠之婀娜妩媚有如妃子,愈益奕奕动人了。“金屋”一句,则以用汉武帝对陈皇后幼时的戏语:“金屋藏娇”。其意脉仍承前而来,所以它仍是以美人喻花。“还伊”,系用古代方言,鬥者,对也。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释此辞时引曹冠〔水调歌头·红梅〕云:“好向歌台舞榭,鬥取红妆娇面,偎倚韵偏宜。”境界颇相似。 可见“还伊鬥”者,还相对也,连系上句,则为一人持烛相对照红妆,意义甚明。歇拍二句,换了一个角度来写海棠。湘帘卷处,似见一淡扫蛾眉的女子,含颦凝睇,好象在想念自己的恋人。此句既化用了李清照〔如梦令〕“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又暗合秋海棠别名相思草的实际。虚实相生,欲纵还擒,可见词心之细。
下片着重以一愁字写秋海棠,与上片“泪痕”、“肠断”二句遥相激射。前面写海棠春睡,从秋海棠写到一般海棠,是宕开一笔;至换头一句,便把词笔收回,仍紧紧围绕秋海棠描写。其间着一“换”字,极妙,妙在既写了花之转换,也透露出章法之变化。词云“秋容逗”,秋容逗在何处?在于一枝枝烟愁雨泣的海棠花上。秋雨绵绵,海棠上笼着层层雾气,挂着点点水珠,好象美人在哭泣一般,带有一种凄清的况味。宋人晏殊有〔鹊踏枝〕词云:“槛菊愁烟兰泣露”,此处则移来形容秋雨中的海棠,亦自工稳妥贴。“小院”句是说秋海棠长在盆中,四周清冷,花儿零落,只媵下丛丛绿叶,故曰“绿肥红瘦”。这“绿肥红瘦”并前面“依旧”二字,亦从李清照〔如梦令〕“依旧依旧,应是绿肥红瘦”搬来,但却搬得很巧,几乎达到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境界。“更开向、南墙阴后”,写了另一处海棠。为什么一会儿写“秋千架下”,一会儿写“小院苔盆”,一会儿又写“南墙阴后”,说他有意铺开,未尝不可;然而终感笔力分散,不利于开掘,不能不是一个弱点,下句中“东风”二字,疑为西风之误。时值金秋,通常应用西风。写了东风,则又成了“东风暗换年华”的春天。此点容或不妥,特为拈出,以备推敲。如加以改写,则西风吹来,薄倖无情,红颜命促,愁绪满怀,花儿虽供侑觞赏菊,然其澎湃心潮终诉之面颊而红云泛起,此正秋海棠之色彩也。易以“西风”,与“黄花”正相称,岂不是更好么?区区拙见,聊供参考。
歇拍“通明殿,又谁奏”,用陆游花时遍游诸家园诗:“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按通明殿为天上玉帝的宫殿,绿章指道家以绿纸书写的祷词。词人把他保护海棠的善良心愿通过这一典故反映出来,言简而意赅,耐人寻绎。词中用典有一个好处,即它含有更大的信息量,通过典故,可以使人产生更丰富的联想,加深审美感受。然而对不熟悉典故的读者来说,也会产生意象与情趣的间离效果,读了以后不知所云。这也就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说的“隔”。相比起来,此词前面所用的典故皆如已出,自然浑成,有助于形象的刻划,这儿则相对地逊色了,不能不令人遗憾。
-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
少年时代充满侠气,结交了五位勇猛之士。我们胆气十足,毛发竖立。无论是在座谈中还是面对生死,我们都是同一条战线上的兄弟。我们信守承诺,视之如命。
-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作品赏析【注解】:1、多情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2、尊:酒杯。【韵译】: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
-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纪念碑·《一·二八纪念堂碑》(戴戟)
-
此词以情语为体,激情澎湃,摄人魂魄,想象奇特,笔力雄健,把春日羁旅怀人的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通过内心独白,俨然以词代书,通篇对恋人作情语,情感时而激情如潮,时而悲徊如波,汩汩滔滔,感人肺腑。全词挥洒自如,汪洋恣肆,波澜起伏,体现出清真词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
名言: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
-
【生卒】:1895—【介绍】: 德国表现主义*小说家。1912年参加法国驻非洲殖民军。一次世界大战时,在西线作战,任中尉,因负重伤,曾获“
-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出处】唐杜甫《 旅夜书怀 》。 【意思】名声岂能是因文章而显著?做官老了,理应退休。 【赏析】岂: 难道。著: 显著。我的声名,难道是想借文章而显著吗?我的官职,是
-
国学名句“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出处和解释
【名句】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 语出宋代辛弃疾《沁园春》词。仇怨不管大小,都是由于贪恋才产生的;事物本来并无好坏之分,假若对其嗜好过度,就成了祸害。
-
作者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后人将她与李清照、薛涛、唐婉等人并誉为“中国历代十大才女”。她的婚姻很不幸福,但是她敢于离经叛道。这首《菊花》也表现了作者对世俗礼教的抗争精神和对于独立人格的不屈追求。“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成为激励后人的名句。这首诗采用对比的手法,将苔藓的善于变化和菊花的始终不变加
-
(明)高启 大江来从万山中, 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①, 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②, 形势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 佳气葱葱至今王③。 我怀郁塞何由开? 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