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米从何来”注释、翻译和解说
——艾子杂说
【注释】
①克其家:克家,能担当家事,继承祖父基业。②愀(qiao)然:不高兴的样子。
【意译】
齐国有个富翁,家底很厚。他的两个儿子愚蠢不堪,父亲也不教育他们。一天,艾子对富翁说:“您的儿子虽然长得漂亮,可是不懂世事,不明事理,日后怎么能治家立业呢?”富翁听了生气地说:“我的儿子聪敏过人,而且多才多能,难道还会不通世务么?”艾子说:“不用试别的,就请问问您儿子,所吃的米是从哪儿来的吧。如果他知道,我情愿承担瞎说的罪责。”富翁立即唤来儿子,当面询问。儿子嘻皮笑脸地说:“这我哪能不知道呢,米总是从装米的布口袋里取出来的嘛!”富翁脸色一沉,不高兴地呵斥道:“你太蠢了,难道不知道米是从田里来的吗?”艾子听了,慨叹说:“不是这样的老子,怎么能生出这样的儿子来啊!”
【解说】
“美必有恶,芬必有臭”,天下之事,都难逃这辩证关系。齐国的富翁自己当然不会明白这个道理。他还以为如此优裕的生活,必定能造就出既聪明又多才多艺的儿子来。因此,这富翁之蠢并不在儿子之下。从古到今,怎样教育子女是一个永恒的问题。如今随着物质条件的日益改善,家长娇宠孩子,以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十分低下;这是忘记了物极必反的规律,虽不是那齐国的富翁,却已经很像富翁的思维方式了。
【相关名言】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
云坛共上百神清,碧坞红霞相照明。幽草欲迷丹井处,乱峰依旧白云生。亭亭翠纛高杉矗,险险狂雷落石轰。待得九霄鸾鹤驭,玉书应改地仙名。
-
韩婴诗韩婴诗 【原文】 《前汉书·儒林传》叙《诗》云:汉书,申公作《鲁诗》,后苍作《齐诗》,韩婴作《韩诗》。又云:申公为《诗》
-
【注释】 选自宋·欧阳修《朋党论》。朋党,指人们因某种共同的政治目的和利害关系而聚集成的团体,古代专指朝廷中士大夫各树党羽相互倾轧。本文指人们因某种共同的目的而结成的集团。关于朋党的问题,早在《韩非子
-
作者: 冯健男
-
业重关西继大名,恩深阙下遂高情。祥鳣降伴趋庭鲤,贺燕飞和出谷莺。范蠡舟中无子弟,疏家席上欠门生。可怜玉树连桃李,从古无如此会荣。
-
庭树晓禽动,郡楼残点声。灯挑红烬落,酒暖白光生。发少嫌梳利,颜衰恨镜明。独吟谁应和,须寄洛阳城。
-
塘上钩帘对晚香,不知斜日已侵床。江妃自惜凌波□,长在高荷扇影凉。
-
宋词典故·三千粉黛 【出典】 唐·白居易《长恨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见《全唐诗》卷四三五) 【释义】 白居易诗
-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出处】唐柳宗元《 江雪 》。 【意思】群山中,飞 鸟绝踪,所有小路上都杳无人影。只有一个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翁驾着 一叶孤舟,冒着大雪在寒冷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659—744)字季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少年时即以文词知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