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诗《咏史》译文与注释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作者简介】
高适(701~765年),汉族,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有高常侍集、中兴间气集等传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4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
【注释】
(1)前两句:绨袍,粗丝绵之袍。范叔,指战国时魏国人范雎。这两句讲述了一个典故:魏国派须贾、范雎出使齐国,齐王重范雎之才,赐给他银子,而没有给须贾。须贾诬范雎暗通齐国,范雎被迫害而逃往秦国,改名张禄,拜为丞相,使秦国称霸天下。后来,须贾出使秦国,范雎穿着破衣拜见须贾。须贾看他可怜,送给他绨袍。当须贾知范雎是秦国丞相时,大惊失色。而范雎念他赠绨袍一事,免其一死。
(2)天下士:天下豪杰之士。
(3)布衣:老百姓。
【诗词译文】
像须贾这样的小人尚且有赠送绨袍的举动,就更应该同情范雎的贫寒了。现在的人不知道像范雎这样的天下治世贤才,把他当成普通人看待。
-
旧时,朝鲜人把处理丧事期间的选择墓地、建造墓穴、刻墓石、立灵位等事宜,统称为治丧。治丧的程序大体上是:(1)选墓地择日期。先选择好墓地,再根据情况决定埋葬的日期。(2)结裹。把棺柩用草席包上,再用细草
-
今年八月三十一日《申报》的《自由谈》里,又看见了署名“寄萍”的《杨缦华女士游欧杂感》,其中的一段,我觉得很有趣,就照抄在下面: “……有一天我们到比利时一个乡村里去。许多女人争着来看我的脚。我伸起脚来
-
水乡天气,洒蒹葭、露结寒生早。客馆更堪秋杪。空阶下、木叶飘零,飒飒声干,狂风乱扫。当无绪、人静酒初醒,天外征鸿,知送谁家归信,穿云悲叫。蛩响幽窗,鼠窥寒砚,一点银[钅工]闲照。梦枕频惊,愁衾半拥,万里
-
玄天幽且默。群议曷嗤嗤。圣人教犹在。世运久陵夷。一绳将何系。忧醉不能持。去去行采芝。勿为尘所欺。
-
经年种花满幽谷,花开不暇把一卮。人生此事尚难必,况欲功名书鼎彝。深红浅紫看虽好,颜色不柰东风吹。绯桃一树独後发,意若待我留芳菲。清香嫩蕊含不吐,日日怪我来何迟。无情草木不解语,向我有意偏依依。群芳落尽
-
次凯歌韵十首其一上将金戈耀日明,扫除炎瘴慰苍生。献俘北阙旋师旅(1),按堵南人歌太平(2)。其二奏凯班师得胜
-
舒元舆《长安雪下望月记》 舒元舆 今年子月月望,长安重雪终日,玉花搅空,舞下散地。予与友生喜之,因自所居南行百许步,登崇冈,上青龙寺门。门高出,绝寰埃,宜写目放抱。今之日尽得雪境,惟长安多高,我不与并
-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注释】 拂心:违逆心意,不
-
鬓鸦,脸霞,屈杀将陪嫁。规模全是大人家,不在红娘下。笑眼偷瞧,文谈回话,真如解语花。若咱得他,倒了葡萄架。
-
这是一首充满禅趣的妙诗,全篇抓住嘉陵江水声展开构思。 发端两句借大禹治水的传说写嘉陵江水声的由来。意思是说,大概由于大禹的神奇力量,他凿开险峻的山崖,使飞流急湍奔腾直泻,发出巨响。起笔即紧扣诗题,显得气势雄伟。 诗的三、四两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