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滕文公下)
鉴 赏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不正直,也就不能够要求别人正直。这是孟子教育弟子陈代的话。陈代希望孟子不要拘泥于小节,他认为即使是违背礼义去拜见诸侯,如果能因此得到重用,从而实现仁政,统一天下,也是可以做的。陈代的这种看法,正反映了当时士人们的实际情况: 他们纷纷向诸侯国君进言献策,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治国策略,希望得到国君的赏识,从而达到建功立业、出人头地的目的。其中许多人为了迎合国君而放弃操守,不顾道义,曲意逢迎,有的甚至丧失人格尊严。与这些无原则的干谒不同,孟子非常重视士人的德行操守,也不能接受他人哪怕是君王的非礼行为。在孟子看来,一个人要治理一方百姓,仅靠权势是不能实现的,也不能真正获得民心,只有坚守道义,提升和完善自己的德行操守,以身作则,才能国治民安。既然要求别人注重道德修养,那就要先从自身做起,如果自己都不能行得正、坐得端,又怎么能要求别人这样做呢?因此孟子特别重视个人德行的培养,他不仅善养“浩然之气”,而且有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正是因此,他才可以在与任何人的辩论中理直气壮、直言不讳。今天我们常说正人先正己、身正不怕影儿斜、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也是这个道理。孟子“枉己者,未有能直人”的思想,对今人尤其是当政者、管理者、教育者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出处】唐白居易《 琵琶行 》 【意思】忽然听见水面上飘来琵琶的声音,主人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
-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生卒】:1898—1977【介绍】: 日本新感觉派*小说家,后出家为僧,法名春听,生于横滨。他是第六次《新思潮》、《文艺春秋》、《文艺时
-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1],吟鞭东指即天涯[2]。 落红不是无情物[3],化作春泥更护花[4]。 [作者简介] 龚自珍
-
夹杂在岩层中间的石头,从来不知道自己是来自一亿六千万年以前,也不清楚在海底沉睡了多久,只觉酣酣一梦,睁开眼就已是沧海桑田。沉积岩没
-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
名言: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更改古诗词读音,内容包括繁星下指点着的绿荫,月夜花棚秋千架下的绿荫"这句话中,朝的,求荫的读音,四年级下册的多音字。荫的读音:yīn、yìn二、汉字释义:[ yīn ] 林木遮住日光所成的阴影:树~。[ yìn ] 庇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
-
《父有过失,子当谏争(诤),岂可潜谋非法,受不孝之名!》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父有过失,子当谏争(诤),岂可潜谋非法,受不孝之名!》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陈纪》,迁
-
【生卒】:1875—1961【介绍】: 瑞士心理学家。他首创了分析心理学。他的主要著作有《追求灵魂的现代人》、《分析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等
-
太阳初出光赫赫 ① ,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 ② ,逐退群星与残月。 [注释] ①赫赫:诗中指极其炎热。《诗·大雅·云汉》:“赫赫炎炎,云我无所。”《庄子·田子方》: “至阴肃肃,至阳赫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