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诗经·周南》》原文与赏析
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行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行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关〕鸟鸣声。〔雎鸠〕水鸟,有固定的配偶,雌雄形影不离。〔窈窕〕容貌出众的意思。〔逑(qiu)〕配偶。〔荇菜〕生长在浅水中的一种水草,可食。〔思服〕思念。〔芼(mào)〕摘取。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描写爱情的诗,它抒写了一个男子对河边采荇菜女子的爱慕和追求。作品采用比兴手法,抒情性强,且颇有韵味。两千多年来一直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诗篇。
关雎属民俗歌谣。据周礼·地官·媒氏言:“媒氏(即媒官)掌万民之判(配合)。……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诗人以社会生活为题材,形象而逼真地描写了古代男女恋爱生活的一幕。史记·外戚世家曾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所以,古人把关雎冠于三百篇之首,它以其淳朴自然,且又声情并茂,活泼逼真的诗句,成功地抒写了青年男女的恋情。
这首诗分为三章,前四句为诗的第一章。开篇以河洲上雌雄形影不离的水鸟雎鸠和鸣起兴,写河边采荇菜的姑娘引起男子的思慕之情。诗人在此巧妙地把雎鸠鸟间的情志专一与“君子”对“淑女”的真挚的恋情联系在一起,极富诗情画意。
从“参差荇菜”至“辗转反侧”为诗的第二章。这一章抒发了男子求之不得而日夜不安的苦闷、焦灼的心情。诗人以荇菜起兴、层层深入地抒发了求偶者“求之不得”的忧思。这一章是全诗的关键,正如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所说:此章“忽转繁弦促音,通篇精神扼要在此,不然,前后则平沓矣。”作者紧承首章的“君子好逑”,而极状单相思之苦,表现了爱情的真诚专一。“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等诗句,生动逼真地写出了相思者的心迹和形象。“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在床”(林义光诗经通解),朝思暮想,夜不能寐,诗人对恋爱情人的心理描写及形象刻画,“真如画工之肖物”(王士禛渔洋诗话),维妙维肖,也使得全诗跌宕生姿,情感起伏不平。
诗篇的最后八句为第三章,写深切思慕中的男子求而得之的喜悦心情。诗句以荇菜“采之”、“芼之”起兴,进而写淑女得而“友之”、“乐之”的喜悦,深化了主题。
诗章结构严谨,起伏相间。写男子对爱情的追求并非一蹴而就。他爱上了那位姑娘,但又可望而不可及,于是“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诗文形成高潮。但随后并未写男子如何进一步追求,而是陡然一转,写了男子美好愿望的实现,出现了结婚的热闹场景,至于男子怎样追求,女子如何应允,皆由读者去补充、想象。这样避免了平板,更富有诗意。
诗篇全用四字句,形式规整,节奏欢快,感情奔放。诗中大量运用了双声叠韵字,如“参差”、“辗转”、“窈窕”等,更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铿锵及人物描写的生动、形象。
-
司马长卿谏猎书 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言庆忌,勇期贲、育。臣之愚,
-
才子风流咏晓霞,倚楼吟住日初斜。惊杀东邻绣床女,错将黄晕压檀花。
-
“团圆便是家肥事,何必盈仓与满箱”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团圆便是家肥事,何必盈仓与满箱”是关于描写“谕理警世·哲理事理·生活”类的诗句。 合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就是家中最美好的时刻了,何必
-
钴鉧潭记钴鉧潭记 【原文】 钴鉧潭[140]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141]自南奔注,抵山石,屈[142]折东流。其颠委势峻[143],荡击益暴[144
-
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清时重儒士,纠郡属伊人。薄游长安中,始得一交亲。英豪若云集,饯别塞城闉。高驾临长路,日夕起风尘。方念清宵宴,已度芳林春。从兹一分手,缅邈吴与秦。但睹年运驶,安知后会因。唯当存令德,可以解悁勤。
-
作者: 张若晞 【本书体例】
-
柏舟 作者: 张若晞 【本书体例】
-
作者是晚清四大家之一,其词幽微深婉,得宋人清真之浑厚、梅溪之清俊、中仙之悱恻缠绵,沉思独往,蔚为词宗。这首《齐天乐·秋雨》,可见其风格之一斑。
-
论气节 朱自清气节是我国固有的道德标准,现代还用着这个标准来衡量人们的行为,主要的是所谓读书人或士人的立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