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元明清诗词

况周颐《齐天乐·秋雨》凄清愁绪词作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况周颐《齐天乐·秋雨》凄清愁绪词作

齐天乐况周颐 齐天乐·秋雨 沈郎已自拌憔悴,惊心又闻秋雨。做冷欺灯,将愁续梦,越是宵深难住。千丝万缕,更搀入虫声,搅人情绪。一片萧骚,细听不是故园树。 沉沉更漏渐咽,只檐前铁马,幽怨如诉。傥是残春,明朝怕有,无数飞花飞絮。天涯倦旅。记滴向篷窗,更加凄苦。欲谱潇湘,黯愁生玉柱。

作者是晚清四大家之一,其词幽微深婉,得宋人清真之浑厚、梅溪之清俊、中仙之悱恻缠绵,沉思独往,蔚为词宗。这首齐天乐·秋雨,可见其风格之一斑。

起笔两句,直入本题:“沈郎已自拌憔悴,惊心又闻秋雨。”“沈郎”,是作者以沈约自况。沈约与徐勉书云:“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言以多病而腰围减损,故不免自伤。“拌”,通拚,意为豁出去、舍弃不顾。作者用“已自拌憔悴”与沈约相比,这就加重了自伤的程度,而在此时,偏又听到凄凄秋雨之声,如此境地,如此心情,岂不叫人更加难以消受。作者平时已多悒郁之情,现在于客中顿闻秋雨,自然不胜凄清之感。这两句总领全词,以下便从秋雨着笔。“做冷欺灯,将愁续梦,越是宵深难住”,表明这秋雨呢,它只解做出阴冷之气,使灯焰无光;它带来的乃是秋天的愁绪,使人在梦寐之中,也增添秋感;它在入夜开始,已经点点滴滴下个不停,到了夜深,越是不肯停歇。在这“残灯无焰影幢幢”的情况之下,纵使听不到雨声,已令人难以为怀,何况又是声声入耳,声声沁入秋心呢!从笔法上来说,“做冷”两句,是用宋史达祖绮罗香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笔路,史写春雨,故有“欺花”、“困柳”之思,作者写秋雨,故用“欺灯”、“续梦”,以作咏叹,可谓各极其致。论情味,宋万俟咏相思词“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和这几句有相似之处。而作者所注入的情感则有过之。接着,词人以“千丝万缕,更搀入虫声,搅人情绪”三句,作进一步的抒情。在秋夜,人们常听到的蟋蟀鸣声,虽在雨夜,也并不停止。掺入雨声之中,听起来更会引起凄凉之感,搅起人们千丝万缕的情绪。“千丝万缕”,语意双关,既写濛濛密密的秋雨,又表明人的愁绪,也是无穷无尽。

词写至此,作者更以“一片萧骚,细听不是故园树”两句作为上片的结句,使词的境界,更加沉挚。“萧骚”,是由树上飘来的秋雨之声。仔细听来,却又不是故园树上的雨声。倘若是故国之树送来此声,人们不会产生“去国怀乡”的思想,既然不是故园树,可见人在客中,极易产生“潇潇已是不堪听,况半世、凄凉羁旅”之情。词笔愈转愈深,词境也随之更为感人,更加深邃。由惊闻秋雨,到雨声织入虫声,到细听之后,顿增异乡听雨的感触,一唱三叹,情景交融,可见笔力之深厚与感情之真挚。

下片承前,此时,夜已更深,更漏渐咽;檐前的铁马,却又送来如泣如诉的幽怨之声,雨夜的萧瑟,使作者不得不拓开思路,以宽解自己的愁怀。作者设想:这雨倘若下在残春,那么雨晴之后的来朝,那些被风欺雨打的春花春柳,定会有无数的飞花飞絮了。这种从侧面点缀的笔墨,在一首词中并不占主要成分,但确能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用,使紧张的心弦,暂时缓松一下。紧接着便以“天涯倦旅”等三句写旅客在“孤篷夜雨”情况下的凄苦,宋蒋捷虞美人词云:“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所写的正是客舟秋夜听雨的凄凉景况。若是久客他乡,又身栖孤篷,又适逢夜雨,又正值寒秋,即使听不到“断雁叫西风”的凄厉之声,也将使人难以为怀而致肝肠掩抑了。作者如此着想,更在“滴向篷窗”句之前着一“记”字,可知他自己也处过这样的境地。最后以“欲谱潇湘,黯愁生玉柱”两句结束全词,更有余音不绝之妙。“潇湘夜雨”是词调名,也是琴曲名。“玉柱”,指琴瑟上的弦柱。以玉为之,故称玉柱。这两句是说:我想在此凄清的雨夜,谱写“潇湘夜雨”的曲调,只怕那黯淡的清愁,定要生在弦柱之上了。

况氏为一代词宗,王国维曾论其词曰:“蕙风小令似叔原(晏几道),长调亦在清真(周邦彦)、梅溪(史达祖)间,而沉痛过之,彊村虽富丽精工,犹逊其真挚也。”(人间词话)评价之高,可以想见。倘以这首齐天乐·秋雨,与史梅溪绮罗香·春雨相比较,梅溪春雨之章,可谓形神俱化,微妙精工。然其词只是描绘了春雨的诸多情态,在意境上、情感上纯为画工之语,未见其有沉挚之处。梅溪只是替春雨说法,自己的真情实感并未注入词中,所以虽为咏物之佳制,未能达到物我融合的高境界。况氏这首秋雨词,则是由本人对秋雨的直接感知和领受来写,使客观存在的事物,融入自己的主观。尽管其中“做冷欺灯”两句沿用梅溪笔法,而在意境上则更为深沉。从全篇来看,纯为自己心声的吐露,两相比较,可见在境界上有深浅高下之分。读者当能领会。

猜你喜欢
  • 魏武帝·曹操《蒿里行》全诗原文、鉴赏和赏析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帝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赏析

  • 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名句】啜 ① 菽 ② 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注释】①啜(chuo):吃。②菽(shu):大豆。 【释义】吃着煮的大豆喝着清水,但是要尽量让父母心情欢乐,这就称得上是孝了。 【点评】对父母的孝敬

  • 孟浩然《赠道士参寥》全诗赏析

    蜀琴久不弄,玉匣细尘生。丝脆弦将断,金徽色尚荣。知音徒自惜,聋俗本相轻。不遇钟期听,谁知鸾凤声。

  • 《七夕赏析》

    唐诗主情,宋诗主理。宋的这种主理的诗,对那些喜好唐诗的人来说,常有味同嚼蜡之感。但诗如能用简捷的句子,深刻地表达一种哲理,也不能不说有其特殊的妙趣。杨朴的这首《七夕》,就是具有这种妙趣的哲理诗。   诗的作者从牛郎、织女七夕踏鹊桥相会的

  • 高适《自蓟北归》全诗赏析

    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 《古文观止·《国策》·冯煖客孟尝君》鉴赏

    古文观止·《国策》·冯煖客孟尝君 齐人有冯煖

  • 《衡门》情诗三百首赏析

    衡门 作者: 张毅蓉 【本书体例】

  • 韩愈《读《荀子》》原文、赏析和鉴赏

    韩愈 始吾读孟轲书,然后知孔子之道尊,圣人之道易行,王易王,霸易霸也。以为孔子之徒没,尊圣人者,孟氏而已。晚得扬雄书,益尊信孟氏,因雄书而孟氏益尊,则雄者亦圣人之徒欤! 圣人之道,不传于世。周之衰,好

  • 刘昶《断句》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刘昶 白云满鄣来,黄尘暗天起。 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 “断句”是联句的对称,相当于绝句。这首诗可以说是没有规范化模式化的时期的绝句。 诗写得很形象,联系到作者当时的遭遇,就会感到诗句气势逼人,使读

  • 况周颐《蝶恋花·柳外轻寒花外雨》清代词作鉴赏

    蕙风此作,虽与秦词有种种共同点,但如上所分析,却是貌为沉著而实怀有穷愁无路的沉痛的。他在词中所表达的那种百计挽回春天而不得的惆怅,是秦词中所没有的。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先秦诗歌
  • 元明清诗词
  • 汉魏六朝诗
  • 千家诗全集
  • 白渔诗集
  • 经典古诗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