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宋·晏殊》原文与赏析
宋·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 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 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 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 水远山长处处同!
〔油壁车〕古代妇女所乘坐的一种车,因车壁用油涂饰,故名。玉台新咏载古乐府钱塘苏小歌:“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这里加上“香”字,既是形容车的美,更是主人公的感受。〔峡云〕巫山上的云彩,据宋玉高唐赋记巫山之女受楚王爱幸时,曾有“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祖,旦为朝云,暮为行雨”之语。古代诗文里常把它作为恋爱的女方的象征。〔伤酒〕大醉。〔禁烟〕古代寒食节名。清明节前一天(一说前两天),人们禁火,吃冷食,故名。〔鱼书〕书信。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旧时因称书信为“鱼书”。
这是一首恋歌。和恋人相会是很高兴的事,可一旦分离就会相思,如果长时间见不到就会很痛苦以至感到生活空虚。这种感情人们常有,可晏殊却不愿说明白,而把这首诗标以“寓意”的题目,让人们去理解去体味个中的深意,这大概就是含蓄蕴藉的意思吧。
首联“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一开始就写出了主人公与恋人分离后的伤感忧苦,往日她常坐的“油壁香车”再也见不着了,实在受不了。一个“再”字,暗含了主人公多么深沉的相思之苦。她到哪里去了呢? 简直象巫峡上空的云彩一点儿踪迹都没有,只好任凭它到东到西,如今只能留下美好的回忆。下面两句就写主人公的回忆:记得有一回在溶溶的月光笼罩中,在淡淡的春风吹拂下,我们在梨花飘落的庭院里,一起来到柳絮飞扬的池塘边。“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这里的“溶溶”,形容月光如水波荡漾,这里的“淡淡”,形容春风和煦,你看,多么宁静、安谧;白色的梨花与如水的银月又互相映衬,轻盈的柳絮随着春风翩然飞舞,不又增添了恋人幽会的柔情蜜意吗?难怪主人公记忆最深,忘怀不了。正因为主人公沉浸在爱情的甜蜜喜悦之中,又是在这样优美的环境里,恋人一旦离开,相思的痛苦必然随之而来。“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你看,一连好多天主人公寂寞无聊,只好借酒浇愁,酒喝得太多了,以致“伤酒”,可见相思之苦;可是酩酊大醉之后,醒来反而更加冷清孤独,已经到了寒食节了,脑子里还是“一番萧索”,“萧索”也就是“寂寥”,“一番萧索”就是“一片空虚”的意思,可见相思之久。这一联写离别后相思之苦与上一联写幽会时相见之乐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怎么表达,如何诉说这种相思之情呢?尾联“鱼书欲寄何由达? 水远山长处处同”,这告诉我们要想把信寄给她,又怎么传递得到呢?到处是一样的水,一样的山,到处是间隔和阻碍,而且既远又长,看来书信难通,主人公犯愁了。读到这里使我们想到作者在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中末句“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二者所表达的感情和所采用的表现方法,甚至语句何其相似雷同,所不同的仅仅是主人公男女互换了一下位置而已,可见作者的诗也象他的词一样,缺少生活的内容,不过是官僚士大夫闲愁苦恼的表现。尽管如此,作者这样的结尾,还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对恋人有着执着真情的形象。
-
【名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注释与译文]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这两句说:人生所到之处象什么呢?就象那飞雁踏过雪地留下的踪迹。诗的后两句是:“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诗句中包含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里最悲凉的一句,内容包括你读过最悲凉的一句古诗是哪句,求最悲凉萧瑟的诗词,一句或几句,古诗词和原创都可以,古诗词中最悲凉的五句诗,哪一句深深触动了你的心。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
-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
《先秦散文·战国策·司马错论伐蜀之完(秦策一)》原文鉴赏
-
夫子素多疾,别来未得书。北庭苦寒地,体内今何如。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中银杏叶和教师,内容包括银杏在古诗词中的寓意,关于银杏叶的古诗词,秋天银杏古诗词。1.宋 王 维《辋川二十泳.文杏馆》文杏栽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当作人间雨。2.宋 欧阳修 《鸭脚》鸭脚生江南,名实未相浮。绛囊
-
置酒延落景,金陵凤凰台。长波写万古,心与云俱开。借问往昔时,凤凰为谁来。凤凰去已久,正当今日回。明君越羲轩,天老坐三台。豪士无所用,弹弦醉金罍。东风吹山花,安可不尽杯。六帝没幽草,深宫冥绿苔。置酒勿复
-
(清)何明礼 城郭生成造化镌①,如麻舟楫两崖边。 江流自古书巴字, 山色今朝画巨然②。 烟火参差家百万③,波涛上下浪三千。 锣岩月峡谁传去④,要使前贤畏后贤。 【题解】 此诗歌咏重庆周围秀丽的江山和城
-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
名言: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
-
《僧尼孽海》原文:
《僧尼孽海》是明代转世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学作品。小说以佛教僧尼的世俗情感与道德困境为主线,描绘了一幅纷繁复杂的人间百态。
故事主要围绕着一名年轻的女尼姑展开。她年轻貌美,聪明伶俐,却过上了与尼姑身份相悖的世俗生活。她在寺庙中遇见了一位英俊潇洒的游方和尚,两人一见钟情。然而,这段禁忌之恋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