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留田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上留田行
【原文】
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嵘[1]。
积此万古恨,春草不复生。
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
借问谁家地,埋没蒿里茔。
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马鬣今已平[2]。
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举铭旌[3]。
一鸟死,百鸟鸣。一兽走,百兽惊。
桓山[4]之禽别离苦,欲去回翔不能征。
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
交柯[5]之木本同形,东枝僬悴西枝荣。
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6]胡乃寻天兵。
孤竹延陵[7],让国扬名。
高风缅邈[8],颓波激清。
尺布之谣[9],塞耳不能听。
【注释】
[1]峥嵘:高峻的样子。
[2]蓬科:同“蓬颗”,土坟上长满的荒草。马鬣(liè):坟墓封土的一种形状。亦指坟墓。
[3]铭旌:古时竖在灵柩前标有死者官衔和姓名的旗幡。
[4]桓山:在今江苏省铜山县东北。
[5]交柯:交错的树枝。
[6]参商:参星与商星。
[7]延陵:指的是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的小儿子季札。
[8]缅邈:久远;遥远。
[9]尺布之谣:刘氏兄弟因争夺王位而互相残害,民间作歌谣来讽刺他们,后遂用“尺布斗粟”“尺布之谣”“一尺布”“一斗粟”来讽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能相容。
【赏析】
上留田,古地名。后亦为乐府曲名。晋崔豹古今注音乐:“上留田,地名也。其地人有父母死,兄不字其孤弟者,邻人为其弟作悲歌,以讽其兄,故曰上留田。”李白诗中“弟死兄不葬”“他人举铭旌”之事与前人的记载有所不同,可能诗人在现实中目击类似之事,有感而发,故作上留田行以讽刺当时之事。
这是一首简短甚至可能是残缺的叙事诗。它讲述的是诗人驾车经过一间屋舍,听到屋中有小孩的啼哭声,于是便掉转车头,上前询问。听完小孩们的哭诉以后,诗人心中顿生无限感慨。其实,在这短短的四句诗中,尚有很多关键信息没有传递给读者。我们似乎仅能察觉出些许悲凉凄惨的味道,但却不知道这些小孩为什么要啼哭?他们的父母长辈去哪了?他们究竟说了些什么,使得诗人长叹不已?这样欲言又止、时断时续的表达,反而更能引起读者的深思与探寻。正如萧涤非先生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所说:“啼儿答语,更不揭出,语极含蓄。”
此诗虽短,却能在有限的文字之内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既保留了诗的简洁性,又不破坏其含蓄之美,堪称叙事诗的佳作。
-
古文观止·《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僖公三十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惋惜生命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年轻女子即失去生命的惋惜的诗句,关于惋惜的诗句,表达惋惜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 李商隐《登乐游原》【释义】虽然夕阳无限美好,可惜黄昏已经接近尾声。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这是一首咏史词,作者词中从杨贵妃喜食鲜荔枝,玄宗命人从岭南、西蜀驰驿进献一事发抒感慨,歌咏唐天宝年间玄宗荒淫、杨妃专宠的史事,给世人以深刻的戒鉴和启迪。 本篇集中笔墨,单就杨妃喜食鲜荔枝,玄宗命人从岭南、西蜀驰驿进献一事发抒感慨。开
-
[汉]窦玄妻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这是一首有着鲜明特色的弃妇诗。这
-
萧德藻《登岳阳楼》宋山水诗鉴赏 萧德藻 不作苍茫去,真成浪荡游。 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 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洞庭湖畔,矗立在岳阳城西门上,相传此楼始为三
-
国学名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出处和解释
【名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语出《乐府诗集·杂曲歌辞·焦仲卿妻》。希望你坚如磐石,我要像蒲苇一样。蒲苇柔韧如丝,磐石坚固而不动
-
土能浊河,而不能浊海;风能拔木,而不能拔山。|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土能浊河,而不能浊海;风能拔木,而不能拔山。》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古文观止·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① 月日,愈再
-
赵执信 池烟径柳漫黄埃,若为辛夷酹一杯。 如此高花白于雪,年年偏是斗风开。 在清初诗坛上,赵执信是一位从诗歌创作到诗歌理论都取得了很高成就的诗人。赵执信主张“诗中有人”,“诗外有事”,主张诗要表现作者
-
韩退之女挐圹铭 女挐,韩愈退之第四女也,慧而早死。愈之为少秋官,言佛夷鬼,其法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