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辛弃疾》原文与赏析
辛弃疾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是诗人在江西上饶带湖闲居时所作。词选取了农村生活的一角,以轻笔淡墨描绘了江南初秋时的优美风景画和劳动风俗画,其写小儿情态之处,稚趣盎然。
词的上片由村居房舍、环境写到翁媪。傍着小溪,依着小草,一座矮小的茅屋,这是一幅农家村居的小景,虽无高堂华屋,也非栉次鳞比,却以其矮小而见幽雅,以其茅顶而见其古朴。在这样的屋里,无宦海波涛,无官场风浪,喝着家酿老酒,听着老人谈话。老翁老妪的柔媚吴音,十分动听。
词的下片写三个儿子各自的情态。远处有大儿在河东锄豆,近处有次儿在编织鸡笼,不远不近处有小儿在剥莲蓬。最为传神的是“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小儿子一个人躺在那里剥莲蓬尝新,他是自己去撷取来的,还是大人撷了给他的呢?他专心致志,兴致很浓,“卧”的动作更表现了他的稚嫩。
这首词中翁媪、大儿、中儿、小儿不同年龄的人,如果不写入小儿,则全词的趣味也就减弱。虽然本词不是专意于写小儿,可是加入这一笔,老幼相映,大小相辅,也就给词平添了新鲜色彩。尤其将小儿安置于煞拍处,更使人觉得余味不匮,声情袅袅。
-
少年信美何曾久,春日虽迟不再中。欢笑胜愁歌胜哭,请君莫道等头空。 作品赏析【注释】:少年信美何曾久?春日虽迟不再逢七绝《劝行乐》作于洛阳。这两句是劝告人及时行乐并珍惜时光和青春——少年的美妙时代不可能
-
望洞庭[1]刘禹锡【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2],潭面无风镜未磨[3]。遥望洞庭山[4]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5]。【注释】[1]洞庭:洞庭湖,在今湖
-
刘禹锡吟君叹逝双绝句; 使我伤怀奏短歌。世上空惊故人少, 集中唯觉祭文多。芳林新叶
-
鲁滨逊是英国作家笛福的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是一个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大自然的顽强者的形象,也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冒险家的形象。 星期五是这部小说中的另一个主要人物,他是鲁滨逊的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
-
作者: 张翼之 《陔余丛考》四十三卷,是赵翼辞官后的
-
“嘀嗒,嘀嗒……”钟表店里充满着这种声音。钟表们听惯了这种声音。谁如果没有发出“嘀嗒”声,那准是“饿坏了”——没上发条,或者“生病了”——走不动啦。 可是, 今天却来了一个怪物, 自称是“最新式的手表
-
文同《新晴山月》宋山水诗鉴赏 文同 高松漏束月,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夜久不能寐。 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 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 宋代诗人文同不仅擅长诗文,而且擅画,因此他的诗中往往有画意。
-
王国维《人间词话·秦词存《诗经》》经典解读 秦词存《诗经》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
-
鹤禁兰宫达了身,高居南阙重为邻。西园冠盖时时会,北海樽垒日日亲。共弃荣华抛世态,同归清静复天真。一如刘白东都下,更得裴公作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