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吴嘉纪》原文与赏析
吴嘉纪
白头灶户低草房, 六月煎盐烈火旁。
走出门前炎日里, 偷闲一刻是乘凉。
吴嘉纪(1618—1684),字宾贤,号野人,江苏泰州人。年青时,当过烧盐工人,对盐工之苦有切身体会。后来漫游各地,参加过抗清斗争,失败后回乡隐居。晚年贫病交加,穷饿而死。诗歌现实意义极强,朴素清新,危苦严冷,人们对其评价很高。
这是为盐工诉说怨苦之情的一首著名的七绝。首句平平而起,叙述头发斑白的盐工,住在低矮的草房里,可见他们已经艰辛地生活了几十年。次句顺承首句之意,叙述在赤日炎炎似火烧的盛暑酷夏,盐工们在烈火旁边煎盐,真是苦不堪言。第三句出人意外地急转,盐工们走到门外,竟然赤身露体站在赫赫炎日底下。究竟为什么有此反常之举呢?末句揭示谜底:原来盐工们平时已耐受过极度紧张沉重的工作和长期高温的煎熬,他们偶尔偷闲一刻,也无暇再去找荫凉的地方躲避,即使是在炎日底下站一会儿,便已算是乘凉了。
诗文创作中,通常使用的是以寒衬热、以短衬长之类的反衬手法。以热衬热、以长衬长的映衬手法则用得较少。殊不知在特定的情景中以同类事物相衬比以相反的事物相衬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赤身露体地站在炎日底下是一般人不能忍受的,何况是盛夏的炎日呢?而如今烧盐工人竟以此举为乘凉,由此可见他们长年累月地在烈火旁烧盐,其温度更高,其所受的炙烤之苦比盛夏的烈日还要厉害。夏天烈日的炙烤是一般人都经历过的,如此一映衬,人们便立即能够非常具体地感受到盐工之苦了。
由于诗人当过盐工,亲身体验过这种苦,所以这首诗写得特别真切感人。
-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作品赏析【注释】: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十一月,四十八岁的,辛弃疾由江西安抚使改任
-
代马不思越。越禽不恋燕。情性有所习。土风固其然。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前。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虮虱生虎鹖。心魂逐旌旃。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 作品赏析【注释】:(固其然一
-
朱贵有什么苦恼?朱贵的绰号:旱地忽律。什么叫忽律?査辞典,就是鳄鱼。还有一解,也是指凶狠的动物。朱贵在工作实践中,混出了如此一个绰
-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之一。崔颢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黄鹤楼》是一首描写黄鹤楼景色的诗歌。
诗中,崔颢以写实手法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他描述了楼前长江的浩渺壮阔,以及黄鹤楼高耸入云的气势。诗人将黄鹤楼比作一只巍峨挺拔的黄鹤,翅膀展开,俯瞰山川万里。这样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黄鹤楼的雄伟气势和壮丽景色。
诗的后半部分,崔颢融入了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
《锦带花·锦带花》咏锦带花诗鉴赏 范成大妍红
-
《毛颖传》是一篇诙谐戏谑的寓言文章,被后世赞为“千古奇文”。在这篇以史书列记传体写成的文章里,韩愈用拟人的手法为毛笔写了传记。
-
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是夕凉飙起,闲境入幽情。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所思渺千里,云水长洲城。 作品赏析云水:一作云外。
-
《海上(其一)》 顾炎武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十年天地干戈老 ① ,四海苍生痛哭深。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 ② 。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 【注释】 ①干戈: 兵器,喻指战
-
相府征墨妙,挥毫天地穷。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潇湘在帘间,庐壑横座中。忽疑凤凰池,暗与江海通。粉白湖上云,黛青天际峰。昼日恒见月,孤帆如有风。岩花不飞落,涧草无春冬。担锡香炉缁,钓鱼沧浪翁。如何平津
-
【名句】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语出《楚辞·渔父》。刚洗了头的人,戴帽子的时候,必定先弹掉上面的尘土;刚洗了澡的人,穿衣服时,必定先抖净上面的灰尘。说明洁身自好,不与小人同流合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