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谋而进者,有时而衰;以朴厚而知者,无迹而固。|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以智谋而进①者,有时②而衰③;以朴厚而知④者,无迹⑤而固⑥。
【注释】①进:晋升。②有时:到了一定的时候。③衰:失势。④知:知遇。⑤无迹:外表不显。⑥固:牢固。
【释义】通过智谋而得到晋升的人,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失势;因为纯朴忠厚而得到知遇者,外表上似乎不显赫但地位却非常牢固。
【点评】还是真诚待人的好,以智谋待人终究是要被人看破真面目的。
参考文献
刘禹锡唐故宣歙池都团练观察使王公神道碑
-
那条长几就摆在廊上。 廊在卧室之外,负责数点着有一阵没一阵的夜风。 那是四月初次燠热起来的一个晚上,我不安地坐在廊上,十分不甘心那热,仿佛想生气,只觉得春天越来越不负责,就那么风风雨雨闹了一阵,东渲西
-
这三年来,关于文艺上的论争是沉寂的,除了在指挥刀的保护之下,挂着“左翼”的招牌,在马克斯主义里发见了文艺自由论,列宁主义里找到了杀
-
“为春瘦”三句,点明为“春情”而瘦矣。此言词人因春至而牵动相思情,并且被这“春情”缠绵得瘦弱不堪甚至比初春时,光零零的瘦削的梅花枝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词人说:不知道我的这份相思情,伊人(即“花”)知道不知道?“任枕函”两句,写孤寂状。言词
-
【提示】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者。他刚毅果决,雄才大略,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又专横暴虐,施行了许多使人民不堪忍受的暴政。本篇详尽地记载了秦始皇一生的事迹
-
清明节,旧时风俗为人们扫基祭祖的日子,所以最易触发客居在外的游子的乡思。这首诗所抒写的心情也大抵如此,只是它表现得特别含蓄委婉、曲折隐微,在高启的律诗中又是一种格调。 “清明无客不思家”,既曰“无客不”,自然也包括作者自己在内。不过
-
披云离北岩,度岭入中夏。重藉剪楚茅,方函斲英檟。骚坛意莫逆,匠石语□侈。匪垩劳运斤,如带防毁銙。砺□□□□,观隅整同厦。津津剖马肝,索索模羊觟。气逼松滋豪,烟联雪涛诧登堂却蹒跚,饮水何谻閜。守墨面宜黔
-
明·朱国桢2路贵,字秉彝,顺天人。粗涉经籍,少为童子师。性伉直3,不匿人过。母丧发
-
【4374】枪炮与货币:民国金融家沉浮录(赵柏田著,长江文艺出版社,60 8万字,2019年1月第1版,98元)三部(16章):1.第一部(1927—193
-
【原题】:自永康还连日又告旱恳祈勤恪初四五日再得甘注农畴无高下沛然沾渥因赋绝句志喜
-
【3642】治国理政这五年:十八大以来中国新巨变(罗平汉主编,人民出版社,17万字,2017年8月第1版,46元)△共11个部分:①全面深化改革;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干请伤直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纵死犹闻侠骨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
-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什么
- 我是一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