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为一,动作言顺,无失诚信。|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内外为一①,动作言顺②,无失诚信。
【注释】①内外为一:心里想的与嘴上说的要一致。②言顺:即语言。
【释义】心里想的与嘴上说的要一致,行为与言论都不能失去诚信。
【点评】言行一致是为人的最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于吉太平经卷一一二
-
曾巩 明允姓苏氏,讳洵,眉山人也。始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归,焚其所为文,闭户读书。居五六年,所有既富矣,乃始复为文。盖少或百字,多或千言,其指事析理,引物托喻,侈能尽之约,远能见之近; 大能
-
榆钱非钱,春归亦无路,惟文学乃能以虚构之钱与路,将抽象事物表现为具体可感之形象。上片咏春光难驻,正借词人造语之新颖,方予人以深刻印象。下片“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两句,将词意转深一层,点出离愁比春归更令人凄苦,遂使“饯春”有了双重含义。
-
李白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
-
《送人东归》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作品,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描绘了作者送别朋友东归的情景。翻译赏析:本诗深情而含蓄,通过简洁的词语表达出作者深厚的情感。诗中以“醉别”、“碧云天”等形象描绘了离别之痛,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翻译中要注意保持原作的意境和情感,通顺自然地传达给读者。
-
【背景】 唐诗篇名。五绝。王之涣作。见《全唐诗》卷二五三。雀一作鹊。诗题又作《鹳鹊楼》。唐芮挺章编《国秀集》作朱斌诗。鹳雀楼,故址在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宋沈括《梦溪笔谈》载: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
-
晴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彩绳拂花去,轻毬度阁来。长歌送落日,缓吹逐残杯。非关无烛罢,良为羁思催。
-
作者: 金其 《吴越春秋》六卷十篇(或作十卷),作者赵
-
柏生山石石生柏,根入石山山作根; 山石柏根同一体,石山不老柏长存。 这是一首古诗,描绘的是汉代九龙石柏。诗歌形象、生动
-
【生卒】:1864—1936【介绍】: 法国著名诗人、小说家、评论家、后期象征主义*文学运动的重要成员。他生于一个贵族家庭。原来准备从事外
-
【注释】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不忍人:不忍伤害别人。 运之掌上:在手掌上转动东西。比喻事情很容易做。 【赏析】 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怜悯别人的仁爱之心、同情之心。先前的圣王有怜悯别人之心,所以制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干请伤直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纵死犹闻侠骨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
-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什么
- 我是一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