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人毁己而忿者,恶丑声之加己,反报者滋甚,不如默而自修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
【名句】闻人毁己①而忿者,恶②丑声③之加己,反报④者滋甚⑤,不如默⑥而自修也。
【注释】①毁己:诽谤自己。②恶:憎恶,讨厌。③丑声:不好的名声。④反报:反击,回击。⑤滋甚:更加多。⑥默:沉默。
【释义】听到别人诽谤自己而感到愤怒的原因,是憎恶将不好的名声加到自己身上,进行回击则对方的诽谤会进一步加剧,不如采取沉默的态度加强自身的反省。
【点评】这是一种对待流言蜚语的正确办法。
参考文献
萧绎金楼子·戒子篇
-
欲放清溪自在流,忍教冰雪落沙洲。出山定被江潮涴,能为山僧更少留。
-
你永远看不见最初的那个人那个走路内八字的女人,一如既往地行走在她嘈杂疲惫的清晨;那个神情木讷的女子,走过她无数次经过却仍然陌生的街
-
古意① 李颀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②。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③歌舞
-
容斋四笔周三公不特置 【原文】 周成王董正[1]治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而云:“官不必备,惟其人。”以书传考之,皆兼
-
【题 解】此文是苏辙19岁刚中进士时写给当时掌管军事大权的枢密使韩琦的信,希望得到他
-
江水东流去,清樽日复斜。异方同宴赏,何处是京华。亭景临山水,村烟对浦沙。狂歌过于胜,得醉即为家。 作品赏析【鹤注】此宝应元年十一月往通泉时作。《全蜀总志》:野亭,在射洪县治东北,杜诗“亭景临山水”
-
马致远 秋思 【夜行船】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 ① 渔樵没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庆宣和】投至狐
-
《汉魏六朝散文·刘义庆·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原文鉴赏
-
仆醉后辄作草书十数行,觉酒气拂拂从十指间出也。 ———《东坡题跋》 草圣张旭写字是“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苏轼写字却没有这份狂态,他文静多了,只觉得“酒气拂拂从十指间
-
古文观止·魏晋南北朝文·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干请伤直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纵死犹闻侠骨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
-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什么
- 我是一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