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①,不学之过②也。
【注释】①应:呼应,配合。②过:过失,错误。
【释义】心里想的与实际行动不统一,心与手不能协调配合,都是没有学问造成的过失。
【点评】绘画如此,做任何事何尝不是如此呢?
参考文献
苏轼文与可画芧矹谷偃竹记
-
柳宗元 吴子问于柳先生曰:“先生晋人也,晋之故宜知之。”曰:“然。”“然则吾愿闻之,可乎?” 曰:“可。晋之故封,太行掎之,首阳起之,黄河迤之,大陆靡之。或巍而高,或呀而渊。景霍、汾、浍,以经其堧。若
-
偶因携酒寻村客,聊复回车访薜萝。且值雪寒相慰问,不妨春暖更经过。翁居山下年空老,我得人间事校多。一种共翁头似雪,翁无衣食自如何。 作品赏析【注释】:原题注:公即给事中珽之子也。饥穷老病,退居此村。
-
《程端礼·苦斋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余与汪务能
-
【注释】 选自宋·周敦颐《爱莲说》。 花之富贵者:牡丹花开得艳丽超群,显得华贵,故如此说。 花之君子者:因莲有“出淤泥而不染”等品格,故说它是花中君子。 【赏析】 周敦颐的《爱莲说》,是一篇经世不衰的
-
忠之忍第十八忠之忍第十八 事君尽忠,人臣大节;苟利社稷,死生不夺。杲卿之骂禄山,痛不知于断舌;张巡之守睢阳,烹不怜于爱妾。 养
-
【名句】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夕阳西下,成群的寒鸦在天空中飞鸣,流水绕着孤零零的村庄向前流去。诗句描写了一派悽凉景象,从旅人眼中看出,尤显其苦况。 宋秦观 《满庭芳》 词上阕: “山抹微云,
-
词的上片,词人回忆年少时意气风发、征战沙场的光辉岁月。一卷《阴符》说明词人年少熟读兵书,深谙用兵之道;而“二石硬弓,百斤宝刀”则突出他力大无穷,身手不凡。“一”、“二”、“百”三个数词,读起来如泉喷涌,咄咄逼人。开篇三句将词人文武双全、
-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1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2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3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4
-
才微岁老尚虚名,卧病江湖春复生。药裹关心诗总废,花枝照眼句还成。只同燕石能星陨,自得隋珠觉夜明。乔口橘洲风浪促,系帆何惜片时程。
-
【提示】 所谓“封禅”,原是古代两种特殊的祭祀天地的仪式。君主即位后,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表示报答上天之功,称为“封”;又在泰山下的小山梁父山上分划区域祭地,表示报答大地之功,称为“禅”。这是帝王礼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干请伤直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纵死犹闻侠骨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
-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什么
- 我是一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