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葛生》情诗三百首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葛生》情诗三百首赏析

葛生

作者: 刘培芝 【本书体例】

【原文】: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1)。予美亡此,谁与独处(2)!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3)。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4)。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鉴赏】:

悼亡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并不罕见,自晋代诗人潘岳写了悼亡诗三首,悼亡诗似成为悼念亡妻的特指。这首诗却是出自妇女之口悼念亡夫之作,并且是一篇最古老的悼亡诗,有如凤毛麟角,非常珍奇。

葛生一篇,诗人采用人物独白的形式,以情真意挚的抒情语句,表现了新寡之妇对亡夫深切的怀念,以及对爱情的坚贞如一。

诗序认为此诗是为刺晋献公而作,云:“葛生,刺晋献公也,好攻战,则国人多丧矣。”晋献公的确是一位好攻伐的人,左传载他曾先后多次攻灭过不少弱小国家。连绵不断的战争,使不少闺中人变成寡妇,给人民造成了无穷的苦难。

全诗共五章。前一、二章运用比兴手法,引起下文哀叹丈夫战死之后寡居的凄凉。“葛”、“蔹”都是蔓生植物。作品以葛攀附于荆枝,蔹草在地上蔓延,暗喻了夫妻互相依存的关系,以及丈夫生前夫妻之间的恩爱。后两句则转入直接抒情,哀叹丈夫阵亡后自己的孤独寂寞。两章后两句反复咏叹,造成更加哀婉的气氛。

第三章以对角枕、锦衾的描写,引起新妇巨大的悲痛,使她对亡夫的思念之情发展到了高潮。角枕之“粲”、锦衾之“烂”,正说明这对夫妻成婚不久。新婚伊始,丈夫即被征入伍,旋即战死,这怎能不使新妇悲痛欲绝,睹物生情,不由得再次发出“予美亡此,谁与独旦”的沉痛哀叹,大悲大痛的情感渲泄无遗,正所谓一唱而三叹,悲切哀婉至极,催人泪下。

四、五两章,由“夏之日,冬之夜”,变换成为“冬之夜,夏之日”,这种变换极为奇妙,突出了新寡之妇感慨寡居生活的艰难漫长,度日艰辛,渲染了新寡之妇极度的悲思苦恨。这种句式的转换,更增添了时间漫漫的形象感,悠悠夏日心发慌,漫漫长夜愁绪长,曲调低回,令人凄怆不已,夫妻深情,跃然纸上。因此,后两句便很自然地发出了死后一定同丈夫同坟共穴的庄严宣誓。“百岁之后,归于其居”,“百岁之后,归于其室”,表现出新寡之妇对爱情的坚贞专一。情真意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总之,葛生一诗以起兴入笔,采用重章复句的形式,反复咏叹,使读者透过女主人公哀伤悱恻的泣诉,强烈感受到战争所强加给人民的苦难的深重。在中国诗歌史上,这首悼亡诗确实不失为一篇难得的佳作。

猜你喜欢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注释】 选自唐·刘禹锡《陋室铭》。 鸿儒:大儒。指大学问家。鸿,大。 白丁:没有功名的人。这里指没文化的人。 【赏析】 刘禹锡是中唐著名诗人,投身官场后,长期贬官在外。但他没有消沉,面对简陋的生活条

  • 有关教育孩子的美文

    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美文的概念已经不限定于某种文体,或某类内容。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自由的文化,给美文的概念也赋予了更多的开放自由的元素,好散文是美文,好诗歌是美文,好小说是美文,好论文是美文,一条写得好的手机短信,或一段能让人会心而笑的笑话也是美文,用通俗的讲法,写的好的文章,就是美文。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有关教育孩子的美文,希望有所帮助!  教育孩子的美文1  有关专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从幼儿期开始到小学阶段是孩子个性形成和矫正的关键

  • 范成大《步入衡山》

    范成大《步入衡山》宋山水诗鉴赏 范成大 应有人家住隔溪,绿阴亭午但闻鸡。 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 墨染深云犹似瘴,丝来小雨不成泥。 更无骑吹喧相逐,散诞闲身信马蹄。 这首诗以朴素、洗炼的笔法

  • 网盘思维导图记忆古诗词(如何用思维导图背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网盘思维导图记忆古诗词,内容包括如何用思维导图背古诗词,用思维导图背文言文,古诗词,如何用思维导图快速记忆古文——实例《师说》。以崔颢的“黄鹤楼”为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 骈文《北山移文》原文、注释和解析

    钟山之英,草堂之灵 〔2〕 ,驰烟驿路 〔3〕 ,勒移山庭 〔4〕 。 夫以耿介拔俗之标 〔5〕 ,潇洒出尘之想 〔6〕 ,度白雪以方洁 〔7〕 ,干青云而直上 〔8〕 ,吾方知之矣。若其亭亭物表 〔

  • 杨慎《记苏堤始末》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杨慎《记苏堤始末》 杨慎 东坡先生在杭州、颖州、许州,皆开西湖,而杭湖之功尤伟。其诗云:“我在钱塘拓湖渌,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山通。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云空。”诚诗史也,而

  • 《咏王大娘戴竿赏析》

    “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前二句展示了一幅让人惊叹的画面。王大娘那细细的长竿顶着那么大的一座木山,还有一个小孩子在山上翻滚出入,真够刺激。而着一“唯”字,更有“万绿丛中一点红”之妙。   “谁谓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著人。”后

  • 张爱玲《爱》赏析

    张爱玲《爱》原文 张爱玲是四十年代初登上文坛的小说家,《爱》选自她的散文集《流言》(上海五洲书报社1944年初版),和她那些情节曲折、描写细腻的小说不同,这是一篇以少总多、余味无穷,因而也显得别具一格

  • 建安《在南方》

    鹦鹉山下有个小榄子村,高枕相思江而眠。要问哪里的女人好,都说相思江边的最好。就说说小榄子村的吧!你在村里走走停停瞧瞧,指指点点看看

  • 诗词作品《[双调]水仙子·寻梅》鉴赏和精讲

    乔 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 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这首小令寄调[水仙子],属于“双调”宫调,是元曲常用九种宫调之一,也是四调中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