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嘉纪《过史公墓》诗意|阅读答案
才闻战马渡滹沱,南北纷纷尽倒戈;
诸将无心留社稷,一杯遗恨对山河。
秋风暮岭松篁暗,夕照荒城鼓角多。
寂寞夜台谁吊问,蓬蒿满地牧童歌。
吴嘉纪(1618—1684),字宾贤,号野人,江苏泰州人。他是清初的诗人。早年从事过盐场劳动,对盐工的劳动生活有切身体验。后来漫游各地,曾在北方参加过抗清斗争。最后隐居家乡,过着贫苦生活。他的诗风格苍劲,有的作品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感情,对民间的疾苦也有真实反映。
本篇是诗人在扬州经过明末民族英雄史可法的墓旁之后,写成的一首深寓感慨之情的七言律诗。史可法是南明弘光朝的兵部尚书兼大学士,在清兵大举南下之日,南明政权内部忙于争权夺利,史可法被排挤出朝廷,到长江以北的扬州去督师。史可法率军与清兵在宿迁一带遭遇,收复了被清兵占领的宿迁。但由于明军内的一些守将降清,如徐州总兵李成栋先是弃城逃跑,后来又降清为南下向导,战局逆转,清军很快逼近扬州。史可法在清兵包围中,坚持守城,拒绝投降。清兵打进扬州,史可法战败被杀。清兵占领扬州后,大肆屠杀,全城遍地横尸。时当夏天,史可法的遗骸已无法辨认,扬州人民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岭。在吴嘉纪凭吊史可法时,史公的坟墓已经是荒凉不堪。诗人到此凭吊民族英雄,抒发山河沦陷的哀痛,斥责倒戈降清的叛将,诗中很巧妙地把英雄死后的时代的寂寞,坟墓凭吊的荒凉冷落,与回忆的辛酸、沉痛,眼前生活的黑暗、悲苦,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对读者有很大的动情力。在清初写这样的诗是有杀头之罪的,吴嘉纪显示了民族志士与有正义感诗人的勇敢精神。
-
梓材第十三梓材第十三 【原文】 王曰[665]:“封,以厥庶民暨厥臣达大家[666],以厥臣达王惟邦君[667],汝若恒[668]。越曰我有师师[6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教师爱古诗词征文,内容包括热爱古诗征文450字,教师辛苦收获学生的爱古诗词,教师节诗词,作文,急啊。这学期,我们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习了《名篇佳作》。郅老师告诉我们,我们班要举行一个诗歌朗诵会,同学们可以自由组合,然后给自己的小组起一
-
【名句】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注释与译文]谔谔(è),形容直话直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很多人唯唯诺诺随声附和,不如一个人站出来坦率地直说。现在引用这句古语提倡敢于坚持真理、讲真话。 参考文献 (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备吃饭古诗词,内容包括大家知道约吃饭的古诗词,关于吃饭的古诗词,关于吃饭的古诗。《过故人庄》唐代: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译文:老朋友准备
-
沿北京宣武区教子胡同往南,可见路东有一座赫赫森严的庙宇,山门外双狮踞峙,一派肃穆气象,这便是北京城现存最古老的佛刹之一——法源寺。现为中国佛学院所在地。 忠魂帝魄皆堪悯 法源寺原名悯忠寺。据《元一统志
-
名言: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注释: 仆: 对自己的谦称。自卜: 自己估量。无取: 没有可取之处。 句意: 我自己估量没有可取之处; 即使假定有可取之处, 也不敢为人师。 出处: 唐
-
宋词典故·元真子 【出典】 《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传·张志和传》:“张志和字子同,婺州金华人。……十六擢明经,以策干肃宗,特见赏重,命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因赐名。后坐事贬南浦尉,会赦还,以
-
明·浮白斋主人2车胤囊萤读书3,孙康映雪读书4。一日,康往拜胤,不遇。问何往? 门者
-
【原题】:知府石太尉闲抱瑶琴荣临圭窦烧筍供膳刻竹题名因成二绝纪而谢之
-
江出西陵 ② ,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 ③ ,北合汉沔 ④ ,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 ⑤ ,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 ⑥ ,谪居齐安 ⑦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