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左传》·曹刿论战》鉴赏
古文观止·左传·曹刿论战
(庄公十年)
十年春【1】,齐师伐我【2】。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3】,又何间焉【4】?”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5】。问:“何以战【6】?”公曰:“衣食所安【7】,弗敢专也【8】,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 【9】, 弗敢加也【10】, 必以信【11】。”对曰:“小信未孚 【12】, 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13】,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14】。”公与之乘【15】。战于长勺 【16】。公将鼓之【17】,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齐师败绩【18】。公将驰之【19】,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20】, 登轼而望之【21】, 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22】, 公问其故。对曰:“夫战【23】, 勇气也。一鼓作气【24】, 再而衰【25】, 三而竭【26】。彼竭我盈【27】, 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28】, 惧有伏焉【29】。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30】, 故逐之【31】。【注释】【1】 十年: 鲁庄公十年, 前684年。【2】 伐: 古代打钟击鼓地进攻叫伐。我: 作者以鲁国国君纪年, 所以称鲁国为我。【3】 肉食者: 吃肉的, 指做官的。【4】 何间(jian): 即间何, 参预什么。间, 参预。焉, 助词, 表疑问。【5】 乃: 于是。【6】 何以: 以何, 拿什么。【7】 所安: 安身的东西。【8】 专: 指独享。【9】 牺牲: 祭神用的牛羊猪。【10】 加: 夸大, 虚报。【11】 信: 诚实。【12】 孚(fu): 信任, 指被信任。【13】 忠: 尽心做好本分的事。属: 类。【14】 则: 就。【15】 之: 他。乘: 四匹马拉的战车, 这里指坐战车。【16】 长勺(shuo): 鲁国地名。【17】鼓之:击鼓进军,古代进攻时击鼓;之,指鲁军。【18】败绩:大败。【19】驰之:追击敌人;驰:赶马追赶;之,指齐军。【20】辙(zhe):车轮在泥地上辗出的痕迹。【21】轼(shi):古代车前扶手横木。【22】克:胜。【23】夫(fu):发语词。【24】作:起,鼓起。【25】再:第二次。而:则,就。【26】竭:尽、空。【27】盈:饱满,旺盛。【28】也:表肯定语气。【29】焉:表陈述语气。【30】靡:倒下。【31】之:指齐军。【赏析】本篇是记春秋时代一次不大的战争,在左传里没有标题,后人着眼在领导这次作战的人物上,称它为曹刿论战,也有着眼在战事上,称它为齐鲁长勺之战。这次战争的起因:在上一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回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那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把鲁庄公打败,并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到了这年,齐桓公还不甘心,又发动一次不义的战争,起兵来打鲁国。当时,齐国在山东的中部和北部,鲁国在山东南部。齐国强大,鲁国弱小。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经引用本篇文章,加以分析道:春秋时候,鲁与齐战,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役,却同时是说的战略防御的原则。这段话,对曹刿论战作了极为精辟而深入的分析。曹刿在战前能考虑到政治准备,认为鲁庄公在办理诉讼案件上,还能注意真情实况,在这点上可以得到人民的拥护。又考虑到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 长勺是鲁国地名, 说明齐军已经侵入鲁国国境, 选择长勺作战, 更有利于反攻。更考虑到反攻的时机, 注意己方士气的旺盛和敌方士气的低落。再考虑到追击的时机, 应确切地选择在敌人真正溃败以后。这样, 我们看到这篇文章既是说的战略防御的原则, 也是写出了一位古代的战略家, 写出了曹刿的人物形象。文章开始用乡人来陪衬, 劝曹刿不要去管这次战事。曹刿担心当权的眼光短浅, 考虑不周, 还是要管。这里, 说明曹刿是“不在其位”的, 但他关心国事, 有深谋远虑。在考虑到政治准备上, 庄公首先注意到用小恩小惠来收买人心, 求神保佑。曹刿直率地加以批驳, 这又反映出他的识见来。在战时, 他能够经受敌人三次挑战而不动, 直到敌人的士气低落时再进攻, 正说明他既有谋略, 又极镇定。他看到敌人的旗靡辙乱才追击, 又见得他的考虑周到, 行动极为谨慎, 观察极为仔细。通过这些行动和对话, 一位爱国的、有识见的、深谋远虑的战略家的形象, 就在我们面前展现出来, 让我们接触到曹刿的精神面貌。全篇完全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对话来写人物, 这给后来从行动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作出一个好的开端。又左传本是一部编年的历史书, 是以记事为主, 可是它能在记事中写出人物来, 这也给后来的传记文学作出了一个好的开端。全篇结构非常紧密。开头提出“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第二段的对话, 正是证明肉食者鄙, 首先想到小惠和神佑。第三四段写作战和论战,同样证明肉食者的未能远谋, 已经打了胜仗, 庄公还不知道怎么打胜的哩。本篇的语言极为精练。像说了“一鼓作气”, 接下去就说“再而衰, 三而竭”, 用词凝练, 但意义还极明白。第二段“衣食所安”三句, 同“牺牲玉帛”三句,“小大之狱”三句, 构成排比; 小惠和小信等句, 更构成排偶, 这就使语言整齐有力, 文气流畅。但它又不同于后来的专讲对偶, 在整齐中又有变化。就历史散文看,左传是 春秋的一大发展, 我们不妨用这篇来和 春秋作一对比。春秋里作“十年, 春, 王正月, 公败齐师于长勺。”记这次战事只有一句话。左传把它写成这样一篇说明战略防御原则的文章, 又写出了一位古代战略家的形象, 这是多么大的发展。-
宋·辛弃疾2使此诏出于绍兴之初3,可以无事仇之大耻4;使此诏行于隆兴之后5,可以卒不世
-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
上元谁夫人,偏得王母娇。嵯峨三角髻,馀发散垂腰。裘披青毛锦,身著赤霜袍。手提嬴女儿,闲与凤吹箫。眉语两自笑,忽然随风飘。
-
早年同遇陶钧主,利钝精粗共在熔。[宪宗朝与韦同入翰林。]金剑淬来长透匣,铅刀磨尽不成锋。差肩北省惭非据,接武南宫幸再容。跛鳖虽迟骐骥疾,何妨中路亦相逢。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宋词经典之作,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
-
得时行道善知终,猛退如公世罕逢。掷弃浮名同敝屣,保全高节似寒松。文章千古进谟诰,勋业三朝镂鼎锺。见说新堂频燕会,故时宾客定相容。
-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 【出处】唐李白《 哭宣城善酿纪叟 》。 【意思】 纪老在黄泉里,还会酿制老春美酒。只是阴间没有李白,你老卖酒给何人? 【全诗】 《哭宣城善酿纪
-
白鹤声可怜,红鹤声可恶。白鹤招不来,红鹤挥不去。长松受秽死,乃以红鹤故。北山道人曰:吾何为而喜?恶者自恶,吾何为而怒?去自去耳,吾何驶而追?来自来耳,吾何妨而拒?吾岂厌喧而求静?吾岂好丹而非素?汝谓松
-
《蝴蝶》 胡适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赏析】 胡适在美国学习实验主义哲学的同时,便着手中国诗歌的改革试验。1917年
-
香山居士留遗迹,天竺禅师有故家。空咏连珠吟叠璧,已亡飞鸟失惊蛇。林深野桂寒无子,雨浥山姜病有花。四十七年真一梦,天涯流落泪横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