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意|阅读答案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风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瀟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约公元660—720之间),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于京都,后号称“吴中四士”, 全唐诗收存诗二首。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一般都在诗中写到春、江、花、月、夜等几个题材方面,但大多停留在文字表面,内容空泛,缺乏具体思想感情,更少形象的个性,所以向无名篇。张若虚的这首诗却完全不同,他不仅写了春江月夜的迷人景色,更在这景色氛围中抒写和渲染了民间的离别相思的愁苦,把游子的人生感慨,和思妇的春闺寂寞,表现得有情有态,真实可感。在诗中,春江花月夜是一个自然整体,诗人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它们的具体状貌,可谓色调艳丽,但与齐梁格调不同之处是,本诗中始终是景为情设,情景交融,与那种单纯的嘲风雪、弄花草,空存绮丽、失尽神情的形式主义作品,并非一格。这首诗一开始就有一个具有真情实感的人,生活感受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看海潮推出的明月,春江涌来的潮水,夜空飞卷的流霜,不禁遐思漫想,这万古长存的江流月照,与代代更迭的人生相比,更感到青春可贵,人生易老。诗中间有四句是过渡结构,从“白云一片……”到“何处相思明月楼”,它把诗人望春江月夜的深沉感受,与扁舟游子、闺楼思妇的离愁别恨,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当诗中出现以思妇的行动、表情、愿望、期待为表现中心的大段内容时,读者一点也不觉得突然,完全能随意宛转,进人情境。从“可怜楼上月徘徊”直到全诗结束,是本诗第三部分。这是以细致笔触描绘闺楼玉户、抒发浓意深情的重要段落,这里有深远、静谧的意境,有缠绵、委婉的情怀,诗行虽尽,余味犹存。这首诗清丽婉畅,优美自然,虽然其中流露了一些想望难遂的怅惘,但总体上堪称为一首高超的抒情诗。这首诗写春、江、花、月、夜,显示了突出的完整和谐美。一般诗家写这些内容,很容易平分境界,有景无情,失于单调、呆板,引不起人们的美感。张若虚的高妙之处是,他把外在的这些对象,化成了一种审美的整体,以情制景,使物情化,由此达到了创造完整和谐美的艺术境界。从诗意发展迹象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中是以人的各种感受为出发点,把一切外物圈划在春夜的氛围中,以江、花、月的具体运动着的物象,充盈这春夜的构成,以物象引发特定环境中的人情,又以人的特有心情去应物斯感,最后完成一个诗人在春江花月夜中的一种浓重得不堪承受的借景抒怀。春天,是时间范畴的节序;夜晚是环绕存在的空间。它们的存在是以物象为标志的,其中江、花、月,是基本的、最有代表性的维系条件,所以,无花之春,无月之夜,是没有气韵的,诗中把它们与浩浩荡荡的大江结为一体,载月流花,运生不已,又让月光笼照一切,丽水明花,摇情附树,以致江月充满诗中,联系古今久远,贯通广阔空间,使诗的意境宏廓,却又无丝毫空泛之迹。由于描写中确立了春夜的节序环境,这就给诗中的一切物象,其中也包括诗中之人,人心之情,都染上了特有的浓重色调。江、花、月,都是春夜里的江、花、月。江潮水连海平,明月滟滟随波,江流宛绕芳甸,月照花林似霰,等等,无不是春夜特有的典型景色。这就使得境中之人,只有被这特有的景色包围,感染,去因之而想望,思索,发春江花月夜之感,而使春江花月夜的色调更浓。这就是诗人的对象化的物象,化生出了对象化的诗中人物。我们见到的诗中独立江岸的探寻江月人生,年年代代的望月人,还有那月夜扁舟中的游子,明月楼镜前的思妇,甚至还有那月空中载光飞走的鸿雁,江流里跃水留文的鱼龙,无不是为这春江花月夜之相召以感,相引而动。诗中用江流潮起,花开花谢,月升月落,写了春来春去,夜始夜终,江、花、月,好象春夜的童话舞台上三个迷人的精灵,成了诗化的关情的角色,读后好象做了一场春天长夜的美梦,不过,与平时春梦不同的是,醒后还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在我们的眼底手边。这首诗的音韵回环圆转,极其流畅婉妙,为诗人丰富灵动的情思插上了声籁的翅膀,使人们在领略春江花月夜美景的同时,又聆听了一支久久萦回于心中的乐曲。-
玉钗半脱云垂耳,亭亭芙蓉在秋水,当时薄命一酸辛,千古华堂奉君子。水边何处无丽人,近前试看丞相嗔。不如丹青不解语,世间言语元非真。知君被恼更愁绝,卷赠老夫惊老拙。为君援笔赋梅花,未害广平心似铁。
-
别了,我的幻想! 别了,我的爱侣我的情人! 我要离去了,不知去向何方, 不知面向何种命运,也不知还能否与你再见, 所以,别了,我的幻想。 现在——让我最后一次回顾一眼; 我内部钟声嘀嗒已渐慢渐弱, 剧
-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是孔子在《论语》中的名句。注释指出,只要人民停止辛勤劳作,即可实现小康。译文表明,只要人们适度劳作,就能过上富裕的生活。这句话让我明白,努力工作是实现幸福的基础,但也要注意适度,不要过度劳累,才能真正享受小康生活。
-
朝天曲 张养浩 柳堤,竹溪,日影筛金翠。 杖藜徐步近钓矶,看鸥鹭闲游戏。 农父渔翁,贪营活计,不知他在图画里。 对这般景致,坐的,便无酒也令人醉。 张养浩:1270
-
人睡到不知道时候的时候,就会有影来告别,说出那些话——。 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 然而你就是我所不乐意的。
-
“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以升沉中路分”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以升沉中路分”是关于描写“谕理警世·人际关系·交友”类的诗句。
-
刘禹锡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住在成都万里桥。 这首诗运用特写镜头,把一位年轻妇女顺便托入蜀客商捎信给自己丈夫的情景摄入画面,诗意浓郁,耐人玩味。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
-
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挚友在离别时自然有说不完的千言万语。如果把昔日的友情,今日的离情、别后的相思之情统统写进诗中,那非得写一篇洋洋万言的长篇不可。
-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
名言: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
-
《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南渡以前,李清照的生活是很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