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竹上·[唐]玄览》原文与赏析
[唐]玄览
欲知吾道廓,不与物情违。
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这首题写在竹子上的诗,收于全唐诗外编,名为题竹。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的语资部分载:“天历末,禅师玄览住荆州陟屺寺,道高有风韵,……僧那即其甥,为寺之患。发瓦探彀,坏墙薰鼠,览未尝责。有弟子义诠,布衣一食,览亦不称,或怪之。乃题诗于竹。”题于竹上的就是这首诗。明代杨慎升庵诗话卷七:“‘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唐荆州陟屺寺僧玄览诗也。朱文公尝书之,且跋之曰:‘大丈夫处世,不可无此气象。’”从上述可见,玄览这首诗意在言“道”。这“道”很为廓大,其核心就是“不与物情违”,听任事物按其自身的规律发展。李白在日出行中就指出:“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草木的荣枯完全是自然界的本身规律决定的。元代方景山的一首杂咏:“鹍鹏奋云霄,尺鴳栖野草。物各适其天,夫岂论大小。”不论物的大小,各以物情,自然发展。玄览“不与物情违”的观点,虽然来自佛家不争不竞的观念,可是却暗合了客观规律。
“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两喻是为“不与物情违”服务的。听从鱼在大海中腾跃,任随鸟在长空中飞翔。鱼跃、鸟飞是“物情”,不必、也不可予以阻抑。玄览不管他的外甥恶作剧,也不管义诠如何守僧规,认为各具个性,“物情”相异,不必横加干预,任随他们“跃”和“飞”好了。
朱熹欣赏这两句,则是从有广阔的天地,尽量施展自己的才干方面着眼的。玄览原意偏于“鱼跃”、“鸟飞”上,朱熹则侧重于“大海”、“长空”上。广阔的大海,鱼儿纵情跃动,高远的天空,鸟儿任意翱翔,客观条件很好,有利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主、客观条件都具备了,那自然出现“终知不是池中物,掉尾江湖汗漫游”(宋戴复古鹧鸪天·题赵次山鱼乐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的壮观景象。由于这两句具有激励人奋发向上的作用,也就演化为人们常用的熟语“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
小马哥:
-
这几天,听涛社出了一本《肉食者言》,是现在的在朝者,先前还是在野时候的言论,给大家“听其言而观其行”,知道先后有怎样的不同。那同社出版的周刊《涛声》里,也常有同一意思的文字。 这是查旧帐,翻开帐簿,打
-
张骼、辅跞挑战楚军 (襄公二十四年) 【题解】 春秋时代打仗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前奏,就是两军正式交战之前,先派出猛将前往敌阵挑
-
双颊凝酥发抹漆,眼光入帘珠的皪。故将白练作仙衣,不许红膏污天质。吴音娇软带儿痴,无限闲愁总未知。自古佳人多命薄,闭门春尽杨花落。
-
《周礼·春官·冯相氏》: 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 郑玄注: 岁谓太岁,岁星与日同次之月,斗所建之辰。今历太岁非此也。岁日月辰星宿之位,谓方面所在。 贾公彦疏: 云有十二
-
皓月流春城,华露积芳草。坐念绮窗空,翻伤清景好。清景终若斯,伤多人自老。
-
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这首诗无
-
【3994】一问一世界(杨澜、朱冰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6 5万字,2011年4月第1版,32元)△六部分:①你真的那么有远见吗?②你不想赢吗?③
-
族亚齐安陆,风高汉武威。烟波别墅醉,花月后门归。青海闻传箭,天山报合围。一朝携剑起,上马即如飞。
-
男儿生无所成头皓白,牙齿欲落真可惜。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日声辉赫。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往时文彩动人主,此日饥寒趋路旁。晚将末契托年少,当面输心背面笑。寄谢悠悠世上儿,不争好恶莫相疑。 作